東實西虛瀉南補北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ōng shí xī xū xiè nán bǔ běi tāng

2 別名

瀉陽補陰湯

3 處方

黃連(淡薑汁炒)4兩,黃柏(鹽水炒)6兩,枯芩(生用)2兩,知母去毛)3兩,貝母去心)4兩,桔梗2兩,杏仁(去皮尖)3兩半,五味子(鹽水炒)3兩,紫苑(去土)2兩半(用沉香煎水浸曬),當歸(童便浸)2兩,赤芍藥2兩半,生地黃(酒洗)3兩,天門冬(湯泡去心)4兩,天花粉2兩,白朮麩炒)1兩半,白茯苓2兩。

4 製法

上銼。

5 功能主治

酒色過度,妄泄真陰陰虛火動、火旺痰多,發熱咳嗽咯血吐血

6 用法用量

瀉陽補陰湯(《東醫寶鑑·雜病篇》卷四)。

吐衄盛,加茜根、大小薊、藕節白茅根側柏葉、京墨;痰盛,加半夏前胡竹瀝、荊瀝;喘急,加瓜蔞仁石膏葶藶桑白皮紫蘇子沉香枇杷葉;熱甚,加柴胡地骨皮連翹銀柴胡;風盛,加防風荊芥穗酸棗仁薄荷甘菊花、旋覆花;寒盛,加人蔘黃耆桂枝心下怔忡驚悸,加茯神遠志柏子仁酸棗仁;脅下氣膨,加枳殼青皮白芥子淋濁,加豬苓澤瀉木通車前子小便澀,加木通石韋滑石海金沙遺精,加牡蠣蓮子肉盜汗,加黃耆牡蠣麻黃根浮小麥;熱燥,加滑石石膏火麻仁山梔子

7 各家論述

黃連瀉南方火,寬心下痞滿止嘔吐之要藥也;黃柏補北方水,除熱濟陰,抑諸火之要藥也;枯芩清肺滋源;知母降北方右尺相火,除骨蒸勞熱要藥;貝母清西方金,消痰解煩;桔梗引諸藥至西方肺金之地,助子扶母之虛也;杏仁收斂耗散之金,乃降氣生津之藥也;五味子少陰不足之水,收太陰耗散之金;紫苑大降氣止嗽;當歸補血和血之聖藥;赤芍藥平東方有餘之木,安中央不足之土;生地黃涼血生血,清榮中之伏火;天門冬潤肺清痰中血,止吐血,清諸經混雜之血;天花粉止渴生津白朮益脾土以生肺金白茯苓瀉諸經火於小便中出。

8 摘錄

古今醫鑑》卷七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