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桿升麻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èng gǎn shēng má

2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3 拼音名

Chènɡ Gǎn Shēnɡ Má

4 別名

斑麻、麻沙菜、白花根、米點菜、土升麻(《貴州民間藥物》),貓兒翻甑、搬倒甑(《貴州草藥》)。

5 來源

菊科植物白鼓釘的根。秋季採收,曬乾

6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5~80釐米。地下具短根莖,四周叢生須狀根,細長柔軟,支根纖細,淡黃白色。莖直立圓柱形,通常單一,少分歧,全體被短柔毛。葉對生,無柄,或近於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長6~12釐米,寬1~2釐米,先端尖,基部急楔形,邊緣具不規則的疏鋸齒,有時3深裂,近基部有明顯的3根葉脈,上面深綠色,下面黃綠色,具膿點,兩面密被白色剛毛。頭狀花序排列成緊密的聚傘花序狀,頂生;總苞鍾狀,覆瓦狀排列,苞片約10枚,大小不等,矩圓形,先端尖,邊緣膜質而乾燥;花托禿裸,託上着生管狀花5~6朵,兩性,帶紫色,頂端5裂;雄蕊5,藥多少合生,圍繞花柱四周,藥上端有附片,基部鈍形;柱頭伸出,2裂,裂片圓柱形。瘦果有5棱,冠毛單列,刺毛狀。花期8~10月。

7 生境分佈

野生於溼潤山坡、草地,或溪旁。分佈華北、東北、華東及中南各省。

8 化學成份

含香豆精。

9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苦,無毒。"

10 功能主治

感冒瘧疾,腸寄生蟲病

《貴州民間藥物》:"表寒退熱。治瘧疾感冒。"

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4錢。

12 附方

①治感冒秤桿升麻四錢,葛根三錢,柴胡三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瘧疾:鮮秤桿升麻四錢至五錢。煎成濃汁。於發瘧前二小時服。(《貴州草藥》)

③治腸寄生蟲病秤桿升麻五錢。煎水服。(《貴州草藥》)

13 備註

本植物的全草,在江蘇南部曾作佩蘭使用,商品稱爲"尖佩蘭"。參見"佩蘭"條。

14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