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處
《陸川本草》
4 別名
油茶籽(《中國經濟植物誌》)
6 原形態
油茶(《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又名:楂(《農政全書》),梣樹(《綱目拾遺》),茶子樹,茶油樹,建茶,白花茶,茶子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4米,有時可達8米。樹皮黃褐色,嫩枝稍被毛。單葉互生,革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0釐米,寬2~4釐米,先端漸尖或短尖,邊緣有細鋸齒,側脈不明顯;葉柄長6毫米。花白色,徑3~5釐米,1~3朵腋生或頂生,無柄;萼片圓形,外被絲毛;花瓣5~7,倒卵形,先端凹入,外面被疏毛;雄蕊多數,無毛,排成2輪,花絲基部成束;子房被毛,花柱分離。蒴果球形,直徑約3釐米,被細毛,室背開裂。種子1~3枚。花期9~11月。果熟期次年秋季。
8 化學成份
種子含山茶甙、脂肪油(爲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與皁甙。已確知其結構的皁甙元有:22α-羥基桉脂醇,玉蕊醇A1,皁甙元ST-1,山茶皁甙元A,山茶皁甙元B,茶皁醇A,茶皁醇B,茶皁醇E。
葉含茶氨酸、L-穀氨酸-γ-甲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