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常規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註解

2 病案記錄

一般項目中加寫丈夫姓名、單位、年齡、職務、通訊地址、電話及郵政編碼

2.1 產科內容

1.病史

(1)記錄孕產次、末次月經開始日期、預產期

(2)詢問臨產症狀及開始時間。

(3)詢問早孕反應胎動開始時間、孕期主要經過,如有浮腫頭痛頭暈血壓高、蛋白尿陽性心慌氣短等,應註明,並記錄出現時間及治療經過。

(4)詢問孕期有無病毒感染,有無長期服藥、接觸較大量放射線及有毒化學物質史,有無傳染病如肝炎、性病等接觸史,有無煙酒嗜好。

(5)詢問孕期有無先兆流產、先兆早產或其他病史,記錄起止時間、簡要病情及治療經過。

(6)過去有無高血壓糖尿病肝病精神病出血性疾病藥物過敏史及手術史。

(7)有無家族遺傳病史,雙胎及畸胎、精神病血液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病史。

(8)月經史

(9)婚姻史中如是否近親結婚,配偶健康情況及婚次,菸酒嗜好及避孕史。

(10)妊娠史及分娩史:詢問逐次妊娠的經過,有無流產早產死胎死產、畸胎、雙胎產後出血感染(含創口感染)及現有子女情況。

2.體檢  注意血壓浮腫體重變化、心、肺、肝、乳房乳頭等。

3.產科檢查

(1)腹部檢查:腹形、宮高、腹圍、胎方位胎動,胎心音位置、胎心率。先露部與骨盆的關係。

(2)直腸指診:估計坐骨棘間徑,先露位置,宮頸管消失度(%),宮口開大釐米數,同時瞭解骶骨彎度,坐骨切跡寬度,尾骨活動度,注意胎膜破否。

(3)骨盆測量髂棘間徑(平均24cm),髂嵴間徑(平均26cm),骶恥外徑(平均19cm),坐骨結節間徑(平均9cm),如坐骨結節間徑<7cm,則須查後矢狀徑(約9cm)與坐骨結節間徑之和若>15cm,則兒頭仍可通過。兒頭未入盆者須測對角徑(即骶恥內徑正常>12cm)及坐骨棘間徑(平均9.5cm)、並查骶骨彎度。

4.檢驗  如血常規血型出血和凝血時間、尿蛋白尿糖。肝功,HBsAg以及與妊娠併發症有關的檢查

5.B超檢查  胎頭的雙頂徑,胎盤的位置與成熟度,及羊水池的深度等。

6.胎心監護  孕34周後酌情做NST或CST。

7.診斷

(1)妊娠週數,孕產次,胎方位臨產否。

(2)產科異常情況。

(3)其他疾病。

2.2 待產記錄

記錄檢查日期、時間,記錄自覺症狀血壓體重、宮高、腹圍、浮腫程度、胎方位、先露入盆否、胎心音部位及心率胎動次數、B超及胎心監測結果、尿蛋白等,處理情況,並簽名。

2.3 臨產記錄

記錄檢查日期、時間,記錄血壓脈搏子宮收縮的持續時間,間隔時間,強度及有無壓痛,胎心率直腸指診、宮頸口開大情況,先露下降,產婦一般情況及處理情況,並簽名。同時描繪產程圖。

2.4 分娩記錄

包括分娩方式及胎方位,第1、2、3產程起止與持續時間及總產程,胎盤大小、重量、娩出方式,有無異常,胎盤胎膜是否完整,臍帶長度、纏繞及打結情況,羊水清濁及色、量,會陰裂傷度,側切部位,縫合的針數,產時及產後1h內出血量,新生兒性別、體重,出生時情況、Apgar評分,復甦經過,如有先天畸形,應記明種類,產時用藥,產後當時及1h後血壓、宮高、子宮收縮情況,產婦分娩室時間、情況,分娩後診斷,手術產記錄,接產者簽名。

2.5 產後病程記錄

記錄檢查日期、時間,記錄血壓、一般情況、乳房乳頭及乳汁分泌情況、子宮底高度、有無壓痛、惡露的色、量、味,及會陰(或腹部)創口情況或其他情況處理,並簽名。

3 產前護理

1.注意產兆,有臨產症狀時送待產室,破膜者立即聽胎心,用平車推送。

2.指導並協助孕婦行乳房護理,糾正乳頭凹陷。

3.向孕婦宣傳講解有關母乳餵養的知識,並指導其學會哺乳方法。(每週1-2次通過電視、幻燈及廣播,宣傳講解產前、產時及新生兒護理)。

4 產科入院護理

1.按一般入院護理常規。

2.入院首頁及門診病歷由門診產前檢查醫師簽名,急症產婦由值班人員簽名。

3.測體重血壓體溫脈搏

4.已有產兆者,應先做直腸指診瞭解宮口開張大小(有陰道流血者不查),後行其他檢查

5.按病情分配牀位,有傳染性疾病或感染產婦須進行隔離

6.來院途中分娩者,入院後應立即進行新生兒臍帶產婦會陰消毒處理。需要時,給母嬰各注射破傷風抗毒素1500U,注射前須做過敏試驗。新生兒隔離觀察3d。

7.凡產婦入院,應向家屬交代入院須知,有異常情況立即通知醫師,並酌情留下家屬或陪送人員,並向其交代初步檢查結果及處理意見。

5 產房工作要求

1.產房手術室要求進行隔離消毒產房、產牀、器械、敷料及工作人員咽部、手指均應定期做細菌培養

2.接產或陰道檢查操作前更衣、刷手及器械敷料消毒手術室常規。

3.產婦進入待產室,醫護人員須立即接待並專人陪產觀察產程,防止漏產或其他意外。

4.認真填寫待產記錄,分娩記錄及各種登記表格等。

5.有條件者,應行胎心監護胎心監護發現有異常時報告醫師

6.對產婦要關心、體貼、態度和藹,工作時間嚴肅認真,不得閒談嘻笑。

7.助產士或產房護士應熟練掌握接產、保護會陰會陰側切及縫合術,新生兒處理及復甦技術,並配合醫師進行難產的處理及搶救工作。

8.產房設敷料間(或室),根據工作量,備好產包、器械包、被服、敷料,並定時消毒補充。

9.備好各種急救藥品、氧氣、急救輸血用品及新生兒復甦用藥品等。

10.產房所用器械、藥品需固定位置,不得任意挪用或外借。

6 產後護理

1.產婦病房時,需詳細交接分娩情況及特殊醫囑。(牀邊交接產婦新生兒。常規查宮底,觀察陰道出血情況,尿管是否通暢,輸液是否通暢及查看新生兒的情況)。

2.產後給軟、熱、多湯飲食,或按醫囑進食。

3.產後1h,指導協助產婦嬰兒早接觸,早吸吮,早哺乳。

4.產後6h內觀子宮收縮及出血量,至少每半小時一次,並按揉子宮,擠出積存的血及血塊,出血多時報告醫師

5.督促協助產婦排尿,6h後不能自解者,酌情放置導尿管。

6.會陰護理前後洗手產婦所用會陰墊要消毒,勤換,便盆用後洗淨,浸泡消毒液內,清水沖洗晾乾。

7.會陰水腫明顯者可用50%的硫酸鎂溼熱敷。

8.產後3d內或會陰拆線前,每天定時沖洗會陰,嚴重撕裂或較大較深的切口需每次大便沖洗

7 正常產包

1.敷料  包布(雙層)2條,中單2條,褲腿l對,產單1條,治療巾6塊,新毛巾2塊,新紗墊2塊,紗布10塊,紗球4個。

2.器械  消毒碗2個,彎盤1個,中彎鉗3把,剪刀1把。

3.新生兒用品  中單或大毛巾1條,臍帶卷1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