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道異常

婦產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ǎn dào yì cháng

2 英文參考

abnormality of birth canal

abnormality of parturient canal

3 疾病分類

產科

4 症狀體徵

前骨測量入口徑線小,或初產婦接近預產期而兒頭不入盆。

5 診斷檢查

診斷

1.病史注意有無佝僂病骨質軟化症、骨關節結核、骨外傷史,經產婦尚須瞭解既往有無難產史、新生兒體重及出生後情況等。

2.產前骨測量入口徑線小,或初產婦接近預產期而兒頭不入盆者,應作以下檢查:①測量骶恥內徑(即骨盆對角徑),應在妊娠36周以前測定(正常12.5cm)。②估計胎兒大小。③注意產婦有無懸垂腹、兒頭有無騎跨現象。

3.中骨盆狹窄。直腸指診檢查坐骨棘(正常僅可觸及或不突出)、坐骨切跡寬度(骶棘韌帶,正常>2橫指即3cm)、骨盆壁內聚情況、骶骨形態(正常有中等彎度)及骶尾關節情況(正常可稍活動)。

4.骨盆出口徑小者,查恥骨弓角度(正常爲85°)。用手拳於兩坐骨結節之間,向上推入,正常者能通過。

5.疑傾斜骨盆者,查:①雙側外斜徑,正常相差<lcm。②孕婦站立觀察菱形,正常兩個側角對稱。③孕婦平臥,兩腿伸直,觀察兩側髂前上棘是否對稱。

6.超聲探查測量兒頭徑線及骨盆內徑線。

7.必要時做X線骨盆測量,瞭解骨盆形態測量內徑;頭位時測量頭盆比例。

6 治療方案

一、骨盆狹小

6.1 治療

1.骨盆各徑線明顯縮小,或有明顯畸形及頭盆不稱者,行剖宮產術

2.骨盆入口輕度狹小者可試產。規律宮縮開始後觀察6~8h,如產程順利、母嬰情況良好,可經陰道分娩,否則行剖宮產術

3.中骨盆狹窄多在產程中發現。如宮縮好、宮口迅速開大,但胎頭始終停留在坐骨棘水平以上,應行剖宮產術

4.出口橫徑<8cm,坐骨結節間徑與出口後矢狀徑之和<15cm時,不宜試產,即行剖宮產術

5.下列情況不予試產。①35歲以上初產婦。②頭盆顯著不稱或胎位不正。③以往有死產、剖宮產或曾試產失敗者。④切盼有子女或胎兒較大者。⑤有其他併發症須縮短產程者。

6.試產時注意事項有:①必須取得家屬及產婦同意,並說明可以發生的後果。②密切觀察產程進展,注意宮縮與兒頭下降、宮口擴張是否一致;如宮縮規律而胎頭無下降趨勢、或胎心有變化,或子宮出現壓痛,則停止試產,行剖宮產。

二、軟產道異常

6.2 治療

(一)外陰異常

1.會陰堅韌或瘢痕,應作會陰側切術。

2.會陰水腫,用50%硫酸鎂連續溼熱敷(多用於產前產後)。消毒下刺破皮膚放液(多用於產前或產時);或作會陰側切(僅用於產時)。

(二)陰道異常

1.陰道瘢痕縮窄  縮窄位置低者,可在分娩時行單側或雙側會陰側切。位置高或瘢痕面積大者,應作剖宮產。

2.先天陰道隔  陰道縱隔臨產後剪斷。橫膈位置低而薄者可臨產後行“X”形切開,膈厚且高者,應作剖宮產。

3.陰道腫瘤囊腫  如在早、中、孕時發現,估計產時可阻礙胎頭下降者,應行腫瘤切除。如在孕晚期或產時始發現,應先行剖宮產,隨即作腫塊切除,切除的腫塊送冰凍切片病檢,以決定是否須進一步治療。

(三)子宮異常

1.子宮頸堅韌或瘢痕  臨產後觀察宮頸不擴張者、行剖宮產。

2.子宮水腫  產程中宮水腫而擴張緩慢者,可行1%奴佛卡因10ml宮頸封閉,觀察1~2h仍未好轉者,則作剖宮產。

3.子宮肌瘤  阻礙胎頭入盆、陰道分娩者,應行剖宮產。

4.子宮畸形  雙子宮子宮縱隔多於陰道分娩、併發胎位不正或阻礙胎頭下降者需作剖宮產。

5.盆腔腫瘤  明確診斷腫瘤,阻礙胎兒下降者,需作剖宮產。如爲卵巢腫瘤,可於剖宮產同時切除腫瘤

6.子宮頸癌外陰癌  須行剖宮產術

7 特別提示

產道包括骨產道(骨盆)和軟產道(子宮下段、宮頸、陰道),是胎兒娩出的通道,產道異常可使胎兒娩出受阻,臨牀上以骨產道異常多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