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積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á jī

2 英文參考

abdominal mass due to tea addic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茶積(abdominal mass due to tea addiction[1])爲病證名[2]。是指嗜茶成癖所致的積病[2][2]。見《嚴氏濟生方》卷四。

4 茶積病因病機

嗜茶成癖而致積[2]

5 茶積症狀及治療

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茶積,好飲茶成癖積,或喜喫幹茶葉而成積。面黃,胸膈或空或脹無常也。宜薑黃吳茱萸蒼朮白朮炮姜川椒,方用星術丸磨積丸。”

類證治裁·積聚》:“嗜茶成積,星術丸。好食茶葉成癖,椒仁、茶葉各一兩,研末,炒飛,面糊丸,茶清下。”

醫宗必讀》卷七:“茶積,輕者姜、芝麻,甚者茱萸、椒、姜。”

6 關於積

積爲病證名[3]。指胸腹內積塊堅硬不移,痛有定處的一類疾患[3]。見《黃帝內經靈樞·百病始生》。

難經·五十五難》:“積者,陰氣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

6.1 積的分類

五積之分[3]心積伏梁肝積肥氣脾積痞氣肺積息賁腎積賁豚[3]

宋以後將飲食所傷而致的食滯氣結之症,亦稱爲積[3]。《嚴氏濟生方》卷四:“積者傷滯也,傷滯之久,停留不化,則成積矣。”《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癥瘕痃癖痞源流》:“他如脾胃虛弱,或飲食過常,或生冷過度,不能克化,又或起居無節,寒暖不調,致隨其所食之物,及所傷寒熱之氣結積聚,或有塊,或無塊,面色青,肌體瘦,心腹脹滿,噫氣吞酸者,又當條款而列陳之。”

並在五積之外,又列酒、食、面、肉、果、菜、茶、水等十八種積[3]

6.2 積的病因病機

積病多由起居不時,憂喜過度,飲食失節,脾胃虧損,氣機不運,沉寒鬱熱,痰水凝結,瘀血蘊裏,食積久滯,邪正相結而致[3]

6.3 積的治療

治宜破堅消積爲主[3]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

證治準繩·雜病》:“大抵治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初治其邪入客後積塊之未堅者,……治其始感之邪與留結之客者,除之,散之,行之,虛者補之,約方適其主所爲治。及乎積塊已堅,氣鬱已久,變而爲熱,熱則生溼,溼熱相生,塊日益大,便從中治,當祛溼熱之邪,其塊之堅者削之,鹹以耎之。此時因邪久湊,正氣尤虛,必以補瀉迭相爲用。若塊消及半,便以末治,即住攻擊之劑,因補益其氣,兼導達經脈,使營衛流通,則塊自消矣。”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8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