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葉美登木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iàn yè měi dēng mù

2 出處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3 拼音名

Biàn Yè Měi Dēnɡ Mù

4 英文名

Variable-leaved Mayten

5 別名

變葉裸實、刺仔木、咬眼刺(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6 來源

藥材基源:爲衛矛科植物變葉美登木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ytenus diversifolius (Hemsl.)Hou[Gymnosporia diversifolia (Hemsl) Maxim.]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切段曬乾

7 形態

變葉美登木 灌木,高達3m。1-2年生小枝先端尖銳成刺,密被短鏽色毛。葉互生;葉柄極短或近無柄;葉片近革質,寬倒卵形至窄長倒卵形,長1.5-4cm,寬1-2cm,先端圓鈍或稍內凹,邊緣具疏圓齒。聚傘花序腋生;花極小,直徑2-3mm,淡綠色,5數;雄蕊5,着生花盤邊緣之下;子房基部與花盤合生,2室,每室2胚珠,柱頭2裂。蒴果紅色,倒圓錐形。種子黑褐色,基部有短小假種皮。

8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平地及海岸等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

9 化學成份

變葉美登木地上部分含美登木素(maytansine),美登普林(maytanprine),衛矛醇(dulcitol),無羈萜(酮)(friedelin),β-香樹脂醇(β-amyrin),山柰甙(kaempferitrin),山柰酚-7-O-鼠李精甙(kaempferol-7-O-rhamnoside)。莖含變葉美登木素(maytensifolin)A、B、C,變葉美登木醇(maytenfoliol),變葉美登木酸(maytenfolic acid),粉蕊黃楊酮醇(pachysonol),海棠果醇(canophyllol),海棠果醛(canophyllal),無羈萜(酮),30-羥基無羈萜-3-酮(30-hydroxyfriedelan-3-one),29-羥基無羈萜-3-酮(29-hydroxyfrielan-3-one),無羈萜-3-酮-29-羧酸(3-oxofriedelan-29-oic acid),無羈萜-3-酮-28-羧酸(3-ox-ofriedelan-28-oic acid),28,29-二羧基-無羈萜-3-酮(28,29-dihydroxyfriedelan-3-one)。

10 性味

辛;苦;溫

11 歸經

肝;脾經

12 功能主治

化瘀消腫解毒。主腫瘤

1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製成片劑

14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有抗癌作用

15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