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ái jí lí tāng

2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白蒺藜湯

2.1 處方

白蒺藜1錢,青葙子1錢,木賊草1錢,白芍1錢,草決明1錢,山梔1錢,當歸1錢,黃連5分,黃芩5分,川芎5分,甘草3分。

2.2 功能主治

時行火邪,兩目腫痛。

2.3 摘錄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3 《聖惠》卷六十九

3.1 組成

白蒺藜1兩半,防風1兩半,道人頭1兩半,蛇牀子1兩半,卷柏1兩半,黃耆1兩半,漏蘆1兩半,羊蹄根2兩,蒴藋根3兩。

3.2 主治

婦人血風皮膚瘙癢,不可禁止。

3.3 用法用量

以水1鬥,煎至5升,去滓,看冷暖,於避風處洗之。

3.4 製備方法

上銼細。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