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氏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ài shì jì

2 英文參考

Aldrin

3 國標編號

61876

4 CAS號

309-00-2

5 中文名稱

艾氏劑

6 英文名稱

Aldrin

7 別名

六氯-六氫-二甲撐萘

8 分子式

C12H8Cl6

9 外觀與性狀

純品爲白色無臭晶體,易揮發

10 分子

364.90

11 蒸汽壓

18.7mPa/25℃

12 閃點

65℃

13 熔點

104℃

14 沸點

132~150℃/0.13kPa

15 溶解性

幾乎不溶於水,溶國土煤油,易溶於苯、二甲苯和丙酮

16 密度

1.54(20℃)

17 穩定

本品不燃燒;在240℃長時間加熱亦不分解,對強鹼異常穩定

18 危險標記

14(有毒品)

19 主要用途

用作殺蟲劑

20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肝腎及皮膚的損害。發生頭痛噁心嘔吐眩暈四肢肌肉痙攣、驚厥血尿、氮血症、昏迷等。貯於脂肪中,可經皮吸收中毒

21 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爲

毒性:本品屬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67mg/kg(大鼠經口);98mg/kg(大鼠經皮)

最小致死劑量:14mg/kg(成人經大,中樞神經);1250ug/kg(兒童經口)

用作土壤殺蟲劑艾氏劑環境狄氏劑(高達97%)的主要來源。艾氏劑反應產生狄氏劑很快被土壤吸收,特別當土壤含有豐富有機質時,因而幾乎不滲透土壤而且通常不發生地下水的沾污。兩種化合物遷移主要經由土壤侵蝕(像隨風漂移)和沉積遷移(地表涇流),而不是通過溶滲。艾氏劑狄氏劑在農業上使用,產生了土壤中殘留物(主要是狄氏劑),持續期以年計。估計半衰期在4~7年。這些化合物在熱帶條件下比溫帶條件下存留期要短。由於處理莊稼和土地,或直接由於殺蟲劑的施用,艾氏劑狄氏劑通過揮發而進入空氣。狄氏劑又隨水洗刷和幹塵降返回到土壤和水錶面。因而這些化合物可在氣相中測得(很低水平,通常在1~2ng/m3),或吸附在塵顆粒或降水中(大約10~20ng/l)。

水中生物體對狄氏劑有很高的富集能力,水中很低的含量水平可導致生物體達到有毒的水平。通過水中食物鏈富集的重要性不及從水中直接的生物吸收

地球系統中,艾氏劑狄氏劑以各種形態積累在生物體內,但主要以狄氏劑形式存在。狄氏劑很可能要對田野哺乳動物的死亡和某些物種數量下降(如水獺)負責。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

22 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果蔬類農藥殘留量的簡速檢驗   薄層色譜法——(姜增武;李宗盈),《營養學報》,1984,6,No1,55-56(中文)。《分析化學文摘》,1985.1

23 實驗室監測方法

監測方法來源類別
氣相色譜法美國《水和廢水標準檢驗法》水和廢水
氣相色譜法《固體廢棄物試驗分析評價手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譯固體廢棄物
氣相色譜法農藥殘留量氣相色譜法》國家商檢局編魚、肉、蛋
色譜/質譜法美國EPA525方法水質

24 環境標準

前蘇聯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0.01mg/m3
前蘇聯(1975)水體中有害物質最高允許濃度0.002mg/L
聯合國規劃署(1974)保護水生生物淡水中農藥的最大允許濃度0.01μg/L 

25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誌,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潔清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淨潔有蓋的容器中,運至廢物處理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26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佩帶防毒口罩。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後,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再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27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動清水徹底沖洗污染皮膚、頭髮、指甲等。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沖洗10分鐘或用2%碳酸氫鈉溶液沖洗

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注意保暖,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患者清醒時給飲大量溫水,催吐。可用溫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徹底洗胃。立即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