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分子量
364.90
19 主要用途
用作殺蟲劑
21 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爲
急性毒性:LD5067mg/kg(大鼠經口);98mg/kg(大鼠經皮)
最小致死劑量:14mg/kg(成人經大,中樞神經);1250ug/kg(兒童經口)
用作土壤殺蟲劑的艾氏劑是環境中狄氏劑(高達97%)的主要來源。艾氏劑和反應產生狄氏劑很快被土壤吸收,特別當土壤含有豐富有機質時,因而幾乎不滲透土壤而且通常不發生地下水的沾污。兩種化合物的遷移主要經由土壤侵蝕(像隨風漂移)和沉積遷移(地表涇流),而不是通過溶滲。艾氏劑和狄氏劑在農業上使用,產生了土壤中殘留物(主要是狄氏劑),持續期以年計。估計半衰期在4~7年。這些化合物在熱帶條件下比溫帶條件下存留期要短。由於處理莊稼和土地,或直接由於殺蟲劑的施用,艾氏劑和狄氏劑通過揮發而進入空氣。狄氏劑又隨水洗刷和幹塵降返回到土壤和水錶面。因而這些化合物可在氣相中測得(很低水平,通常在1~2ng/m3),或吸附在塵顆粒或降水中(大約10~20ng/l)。
水中生物體對狄氏劑有很高的富集能力,水中很低的含量水平可導致生物體達到有毒的水平。通過水中食物鏈富集的重要性不及從水中直接的生物吸收。
在地球系統中,艾氏劑和狄氏劑以各種形態積累在生物體內,但主要以狄氏劑形式存在。狄氏劑很可能要對田野哺乳動物的死亡和某些物種數量下降(如水獺)負責。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
24 環境標準
25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誌,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潔清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淨潔有蓋的容器中,運至廢物處理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