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h内多次大剂量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也有从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观察获得资料。急性毒性分类。主要根据动物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进行分级。
-
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分级
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分级指农药对鱼类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危害,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胚胎毒性及致畸性。农药对鸟类毒性的分级与评价LD50mg/kg急性毒性蓄积系数蓄积毒性15高毒1高度蓄积15-50中毒1-3明显蓄积3-5中等蓄积150低毒5轻度蓄积对蜜蜂毒性:指农药对蜜蜂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其以LD50或LC50表示。
-
新药用辅料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
比如,基于阴性的遗传毒性数据(参见SFDA《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推荐的试验)、有限的全身暴露、非临床的和临床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证明无累积、最大可行剂量(MFD)下进行的长期毒性试验获得阴性的组织病理学数据(不存在癌前病变和其他毒理作用)以及对相同类型其他辅料的认识等,认为不进行致癌性试验是合理的。
-
GBZ/T 240.3—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3部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40.3—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3部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Proceduresandtestsfortoxicologicalevaluationsofchemicals—Part3:Acutedermaltoxicitytes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1年08月19日发布,自2012年03月01日起实施。d)LD50计算方法;
-
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有时也可由于病人的遗传缺陷、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可在治疗量时出现中毒反应。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称为急性毒性,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毒性反应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之一。
-
重组干扰素-γ
药品说明书:别名: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γ性状: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疏松体,溶解后为澄明液体,不含有肉眼可见的不溶物。急性毒性试验:小白鼠尾静脉和腹腔两种途径注射人用剂量20倍和100倍剂量(按体重计算),大白鼠肌内注射人用剂量的20倍和100倍均无急性毒性反应。
-
半数致死量
半数致死量(LD50)是通常朋来粗略地衡量某种化学物质急性毒性高低的一个指标,指能使一群试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所需的剂量,其单位是mg/kg。但相对于半数致死量(LD50)受动物的个体差异的影响小,其数值比较稳定,较具代表性;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寇氏法、概率单位法和霍恩式法。
-
LD50
LD50是半数致死剂量(medianlethaldose)的缩写,是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化学物质剂量。但相对于半数致死量(LD50)受动物的个体差异的影响小,其数值比较稳定,较具代表性;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寇氏法、概率单位法和霍恩式法。
-
滴滴涕
出现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紫绀、有时有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LD50113mg/kg,1次,大鼠经口LD50135mg/kg,1次,小鼠经口LD502500mg/kg,1次,大鼠经皮LD50300mg/kg,1次,兔经皮,LD50LD5035mg/kg,1次,两栖动物,经皮下亚急性毒性:41~并于DDT对人类的致突变性的意义亦尚不明确。
-
酒蟾酥
酒蟾酥的炮制方法:宋代有铁上焙焦(《太平圣惠方》)、酒浸(《小儿卫生总微方论》)、酒炖(《校注妇人良方》)、汤浸(《圣济总录》)等方法。治热毒内蕴致患疔疮,发背,脑疽,乳痈,附骨疽,臀腿等疽及一切恶疮的蟾酥丸(《外科正宗》)。蟾酥的性味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蟾酥味辛,性温;
-
毒杀芬
2.4mg/kg、4.8mg/kg,大鼠灌胃,7个月,发现半乳糖试验中血糖曲线的特征发生变化,血液中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增加,盖克塞纳睡态缩短。LD5071mg/kg,1次,鸟经口;对长期(10年)接触毒杀芬而引起中毒妇女普查表明,那些受到毒杀芬轻微中毒者中有中枢神经系统官能性动态变化,呆滞植物性综合症和植物性血官紧张异常。
-
DDT
出现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紫绀、有时有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LD50113mg/kg,1次,大鼠经口LD50135mg/kg,1次,小鼠经口LD502500mg/kg,1次,大鼠经皮LD50300mg/kg,1次,兔经皮,LD50LD5035mg/kg,1次,两栖动物,经皮下亚急性毒性:41~并于DDT对人类的致突变性的意义亦尚不明确。
-
乳蟾酥
乳蟾酥的炮制方法:宋代有铁上焙焦(《太平圣惠方》)、酒浸(《小儿卫生总微方论》)、酒炖(《校注妇人良方》)、汤浸(《圣济总录》)等方法。蟾酥的性味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蟾酥味辛,性温;治热毒内蕴致患疔疮,发背,脑疽,乳痈,附骨疽,臀腿等疽及一切恶疮的蟾酥丸(《外科正宗》)。
-
天然药物新药研究技术要求
天然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安全药理学、生殖毒性、遗传毒性试验,必要时还需进行致癌性等试验研究;对于以减毒为目的组成的复方制剂,应提供与含毒性成份的提取物比较的长期毒性试验资料,探索减毒的可能机制,或选择其他合适的毒性试验进行比较研究,为其处方合理性提供支持依据。
-
氯乙烯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500PPM(7小时),孕6-15天,引起胚胎毒性。但在生产条件下,长期吸入高浓度氯乙烯空气的人员,在他们的血液中蓄积了相当可观的氯乙烯并形成代谢物,从而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这种在血液中的蓄积和代谢,其时间出比前者长得多,后果也要严重得多。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
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
应根据品种的特点进行灭菌工艺研究,优先选择无菌保证程度较高的方法和条件,并进行系统的灭菌工艺验证。中药、天然药物复方注射剂,如其处方中包含已上市注射剂的处方,且两者功能主治(适应症)基本一致,应增加已上市注射剂的阳性对照组,并注意两者之间剂量的可比性。
-
(正)庚胺
国标编号:61728CAS号:142-82-5中文名称:(正)庚胺英文名称:n-heptylamine;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1-碘-2-甲基丙烷
国标编号:32048CAS号:513-38-2中文名称:1-碘-2-甲基丙烷英文名称:1-iodo-2-methylpropane;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
1-氯丁烷
氯代正丁烷;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m3(2-氯丁烷)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
高氯酸钠
危险标记:11(氧化剂)主要用途:制造炸药,用作分析试剂、氧化剂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5《分析化学文摘》1990.8.环境标准:美国灌溉水有害临界浓度1~10ppm(水稻)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
1-己烯
国标编号:31009CAS号:542-41-6中文名称:1-己烯英文名称:1-hexene;急性毒性:人吸入0.1%,粘膜刺激、麻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实验室监测方法: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1-戊烯
急性毒性:LC49000~96000ppm(小鼠吸入)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1-溴丁烷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实验室监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3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1-溴丙烷
相对密度(空气=1)4.3稳定性:稳定危险性:1-溴丙烷,高闪点液体,受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的气体,与氧化剂发生强烈的反应;爆炸极限:爆炸下限4.6%最小点火能:〉1000mJ不发火引燃温度:490℃燃烧热:2078.7kJ/mol(蒸气20℃)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
1-甲基萘
国标编号:41512CAS号:90-12-0中文名称:1-甲基萘英文名称:1-methylnaphthalene别名:α-甲基萘分子式:C11H10;腹腔注射时,大鼠急性中毒征象为:软弱、共济失调、呼吸困难、体温下降。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1-萘胺
实验室监测方法:重氮苯磺酸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环境标准:比利时(1984)禁止工人接触此种致癌物质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
1,1,1-三氯乙烷
国标编号:61555CAS号:71-55-6中文名称:1,1,1-三氯乙烷英文名称:1,1,1-trichloroethane;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豚鼠吸入5.46g/m3,3小时/天,3个月,肝重增加,有脂肪变性,肺炎。现场应急监测方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
1,1-二氟乙烯
相对密度(空气=1)2.2稳定性:稳定危险性:1,1-二氟乙烯,易燃气体,受热、遇火星能引起燃烧爆炸。急性毒性:LC50128000ppm,4小时(大鼠吸入)致突变性: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0ppm,24小时。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
2-硝基苯肼
国标编号:61815CAS号:3034-19-3中文名称:2-硝基苯肼英文名称:2-Nitrophenylhydrazine;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避免扬尘,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
1,1-二氟乙烷
过量接触引起眩晕、定向障碍、易激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现场应急监测方法:仪器法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00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1,3-二甲基丁胺
相对密度(空气=1)3.5稳定性:稳定危险性:1,3-二甲基丁胺,中闪点液体,易燃,其蒸气有毒及刺激性;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
2-丁烯醛
实验室监测方法:空气中:样品用活性炭管收集,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质谱法《水和有害废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周文敏等编译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m3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容许浓度2ppm嗅觉阈浓度0.6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2-丁酮
国标编号:32073CAS号:78-93-3中文名称:2-丁酮英文名称:2-butanone;长期接触可致皮炎。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3780μg(24小时),轻度刺。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3000ppm(7小时),(孕6~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
2-丙烯-1-醇
国标编号:32065CAS号:107-18-6中文名称:2-丙烯-1-醇英文名称:Allylalcohol;97℃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石油醚、氯仿密度:相对密度(水=1)0.86;接触本品蒸气可致鼻刺激;75400mg/kg(兔经皮);人吸入100~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42~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
2-氨基乙醇
国标编号:82504CAS号:141-43-5中文名称:2-氨基乙醇英文名称:Monoethanolamine;燃烧热:923.5kJ/mol危险标记:20(碱性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作化学试剂、溶剂、乳化剂、橡胶促进剂、腐蚀抑制剂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皮肤接触引起刺痛和灼伤。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
2-氨基吡啶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实验室监测方法:空气中的测定:样品用TemaxGC(聚2,6-二苯基对苯醚)吸附,经热脱附后,再用气相色谱法分析(NIOSH法)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2mg/m3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
2-氨基联苯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可致死。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实验室监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欧洲经济共同体(1982)氨基联苯的量≥1kg,则列为危险品,负责人应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发生重大事故,限制事故对人及环境的影响。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
2-氯-1,3-丁二烯
急性中毒:短期吸入高浓度蒸气出现流泪、咽干痛、胸闷、呼吸困难;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小鼠吸入100-350mg/m3,8小时/天,3个月,发生阑尾溃疡,肝心肌改变,淋巴组织和脾、髓网状细胞增殖等。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1mg/kg(孕3~4天)引起胚胎毒性。致畸性:小/大鼠吸入100ppm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
-
2-氯丙烯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直接进样)《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陈安之主编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检测方法》,陈安之主编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3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2-溴乙醇
CH2BrCH2OH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浅黄色液体,其水溶液具有甜的焦灼味分子量:124.97蒸汽压:2.67kPa/57℃闪点:40℃沸点:14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76稳定性:稳定危险性:2-溴乙醇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遇明火有引起燃烧危险,受热分解。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2-溴甲苯
国标编号:61669CAS号:95-46-5中文名称:2-溴甲苯英文名称:2-bromotoluene;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2-溴(苯)酚
长期接触可引起眼睛的强烈刺激、灼伤或损害。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实验室监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
2-硝基甲苯
相对密度(空气=1)4.72稳定性:稳定危险性:2-硝基甲苯(属同类物质的还有:3-硝基甲苯;吸收进入体内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人吸入1ppm,不悦感。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2-硝基苯甲醚
接触后可引起血液系统改变,发生紫绀、贫血。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环境监测资料,1986(1-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
1,1,2,2-四氯乙烷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和抑制作用,可引起肝、肾和心肌损害。短期吸入主要为粘膜刺激症状。急性毒性:LD50800mg/kg(大鼠经口);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47.9g/m3×2小时/日×5日,死亡,肝脏损害;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0ul/皿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0ul/皿。
-
2,2-二甲基丙烷
国标编号:21013CAS号:463-82-1中文名称:2,2-二甲基丙烷英文名称:neopentane;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0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2,4-二氨基甲苯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实验室监测方法:色谱/质谱法《水和有害废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周文敏等编译环境标准:前苏联(1975)车间卫生标准2mg/m3前苏联(199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1.0mg/L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
2,4-二氯甲苯
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水质分析》张曼平等译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
3-庚酮
国标编号:33583CAS号:106-35-3中文名称:3-庚酮英文名称:3-heptanone;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1975)车间卫生标准230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3-氨基丙烯
国标编号:31048CAS号:107-11-9中文名称:3-氨基丙烯英文名称:3-aminopropene;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m3[皮]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