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適應症
T形管擴張治療胸段氣管狹窄適用於胸段上段氣管環形瘢痕狹窄,狹窄程度輕、範圍小者。
8 術前準備
1.詳細瞭解病情,進行全面查體,包括心、肺、肝、腎功能等檢查。
2.間接喉鏡、直達喉鏡及纖維氣管鏡檢查,瞭解喉氣管內瘢痕狹窄部位、範圍、程度及軟骨缺損情況。
3.攝喉正側位X線片或CT掃描了解瘢痕狹窄部位、程度、範圍及軟骨缺損情況。
7.按全麻術前準備、禁食、注射阿托品等。
9 麻醉和體位
已有氣管切開者,自氣管切開口插入麻醉插管進行全身麻醉;未做氣管切開者,先局麻,做低位氣管切開後,插入麻醉插管全身麻醉。將麻醉插管氣囊充氣,用粗絲線縫合麻醉插管一針固定於胸前防止脫落。
仰臥位,肩下墊小圓枕,使頭向後仰伸。
10 手術步驟
1.切口 自氣管切開口向下正中做垂直切口,直至胸骨上切跡,分離頸前組織,顯露氣管前壁。
2.直達喉鏡下鬆解瘢痕組織 自氣管切開口向下切開氣管前壁直至接近胸骨上切跡。自切口插入前聯合喉鏡,可以見到胸段氣管瘢痕呈環形狹窄,在前聯合喉鏡下,用喉顯微手術刀將瘢痕做放射狀切開,以鬆解瘢痕狹窄,或用CO2激光氣化瘢痕。用1%丁卡因腎上腺腎上腺素棉球壓迫止血(圖9.6.5.2.14-2)。
3.放入硅橡膠T形管 瘢痕鬆解後,抽出前聯合喉鏡,放入支氣管鏡,用支氣管鏡對瘢痕狹窄區進行擴張片刻。取出支氣管鏡,測量氣管切開口與瘢痕狹窄段距離。然後修剪T形管,自氣管切開口放入T形管,主管長端朝胸段氣管,並越過氣管狹窄區,短端在氣管切開口之上。堵塞T形管支管口,觀察病人能通過T形管通暢呼吸即可關閉切口(圖9.6.5.2.14-3)。
4.縫合切口 T形管放置妥當後,用4-0腸線間斷縫合氣管軟骨切口及頸前帶狀肌,用細絲線間斷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無菌敷料包紮。
5.術後1年取出硅橡膠T形管。
6.拔除氣管套管 T形管取出後,放入氣管套管,3d後堵塞氣管套管,觀察1個月後能正常呼吸,並用支氣管鏡觀察氣管,如已無狹窄,即可拔除氣管套管,修補瘻口。
12 術後處理
2.氣管套管按氣管切開術後護理,定期吸痰,氣管套管內滴入抗生素加稀化痰液的藥液如α-糜蛋白酶,每日霧化吸入,保持室內溫度溼度,定期清潔內管及更換外管。
3.硅橡膠T形管護理
(1)堵塞T形管支管:病人麻醉清醒後,用軟木塞或硅橡膠塞將T形管支管堵塞,讓病人自口鼻呼吸。如不堵支管易結痂造成呼吸困難。
(2)經常吸痰:術後痰液很多,牀旁應準備一套氣管切開用品,隨時吸痰。抽吸下呼吸道分泌物時,必須將T形管的支管向上傾斜,然後插入吸痰管,才能順利進入下呼吸道。
(3)每3~4h T形管內滴入抗生素加稀化痰液的藥液,到切口痊癒。
4.全身應用抗生素。
13 述評
1.呼吸困難 喉氣管成形術用T形管者術後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其原因有:
(1)可能因支管未阻塞,造成管腔內結痂阻塞。
(2)在少數情況下由於T形管質量不好,或戴管時間太長,支管斷裂,主管脫落掉入氣管,引起呼吸道阻塞發生呼吸困難,可經支氣管鏡取出。
2.切口出血 術後吸痰時反覆有鮮血吸出,說明喉氣管內切口有出血現象。應打開切口找到出血點止血。
3.氣胸及縱隔氣腫。切開瘢痕時不能太深,防止切穿氣管壁而發生。
4.喉氣管腔內肉芽增生 喉氣管形成術縫合口處有時可生長肉芽。支撐器頂端不光滑,也可磨損而生長肉芽。肉芽大者可阻塞呼吸道,並形成新的瘢痕狹窄。一般於拔除支撐器後均應行直達喉鏡、支氣管鏡或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如發現有肉芽可用咬鉗咬除。
5.氣管再狹窄 手術形成的呼吸道不夠大;硅橡膠T形管管口不光滑,損傷呼吸道黏膜,形成新的瘢痕狹窄等均可再狹窄使手術失敗。
6.肺部感染 麻醉插管氣囊漏氣、插管周圍沒有填紗條、血液流入下呼吸道,術後又沒有充分吸痰,可導致肺部感染。術中應注意防止血液向下流,術後及時吸痰,氣管內滴藥及全身應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