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改良式纵行包皮内外板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用于尿道下裂的治疗。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较多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图12.23.3.9-0-1)。在胚胎第5周时,泄殖腔窝前边两侧的组织向前生长,产生两个生殖结节,生殖结节迅速长大,尿生殖窦随之伸长,在生殖结节的腹侧形成一条纵长的沟槽,即尿道沟,它随胎儿发育从后向前闭合成为尿道。发育过程中遇有障碍,尿道沟不能完全闭合到阴茎头的尖部,则造成部分裂开,形成尿道下裂。
病儿阴茎头常扁平或呈新月状,阴茎腹侧的包皮往往缺损,或包皮如头巾状皱褶于阴茎背侧。按照畸形轻重,可分为:阴茎头型、阴茎型、阴茎阴囊型、阴囊型、会阴型,阴茎头型和阴茎型的尿道开口靠前者,一般不妨碍排尿和生殖功能。尿道开口于阴茎干后部,或位于阴囊、会阴者,由于尿道海绵体的纤维性变,形成一条纤维束带,造成阴茎向腹侧弯曲畸形,病儿须坐位或蹲位排尿。纤维索带影响阴茎正常发育。阴囊型和会阴型常因阴茎海绵体发育不全,使阴茎异常短小形似阴蒂,尿道外口在肛门前形似漏斗而敞开酷似阴道口。阴囊分裂成两瓣,此型往往合并睾丸未降或发育不全,阴囊瘪小如阴唇,常被误认为女性,这种情况属假两性畸形(图12.23.3.9-0-2)。
10 手术步骤
1.切口 沿冠状沟环形切开包皮,并将尿道外口环形剔开(图12.23.3.9-1)。
2.游离皮瓣、剔除纤维索带,便阴茎完全伸直(图12.23.3.9-2)。
3.切取带蒂皮瓣 切取纵向矩形包皮内外板皮瓣,宽1.2~1.4cm,长度略长于尿道外口至阴茎头端的距离(图12.23.3.9-3)。
4.分离包皮内外板,使其展平,在皮瓣血管蒂处避开血管打一纽扣样孔(图12.23.3.9-4)。
5.将阴茎头由此孔穿过,使皮瓣转到阴茎腹侧,包皮内板端拟与原尿道外口吻合(图12.23.3.9-5)。
6.缝合皮管、尿道成形 游离皮瓣两侧,包绕硅胶管,用5-0可吸收缝合线缝合成皮管(图12.23.3.9-6,12.23.3.9-7)。
7.劈开阴茎头、阴茎头成形 剪除阴茎头顶端皮肤约0.5cm×0.4cm,由阴茎头腹侧正中劈开向两侧游离,直至将阴茎头向两侧呈翼状展开,使其容纳新成形的尿道无张力。用5-0可吸收缝线褥式缝合阴茎头两侧的皮缘,新成形的尿道外口与阴茎头切口的周边缝合6针,皮管的内板端与原尿道外口吻合约6~8针,其前壁2针连同阴茎白膜一起缝合起固定作用(图12.23.3.9-8)。
8.转移皮瓣,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图12.23.3.9-9)。
11 术中注意要点
1.尿道成形手术,需要强调手术方法的正确设计和操作的准确、轻巧,避免组织损伤。
3.尿道海绵体断端或阴茎白膜被切开后,必须做缝合,防止术后阴茎勃起发生出血,形成血肿。
4.皮瓣缝合必须无张力。
12 术后处理
改良式纵行包皮内外板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术后做如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