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ěr chū xuè shuǐ
otorrhagi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耳出血水为病证名[1]。见《徐氏医书六种》卷七。即耳衄[1]。耳衄指血从耳中流出[2]。《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耳出血,曰耳衄。”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循行耳部,故耳衄常见于肝胆火旺、肾虚火旺以及饮酒多怒之人[2]。因肝胆火旺者,常有头痛烦躁,夜寐不安,口苦咽干,关脉弦数等症[2]。治宜清泄木火,选用柴胡疏肝汤、龙胆泻肝汤[2]。因肾虚火动者,多见性欲亢进、烦躁遗精,舌干红,脉弦细数等症[2]。治宜滋阴降火,方如六味丸合导赤散、柴胡梅连散之类[2]。也可外治,用十灰散或龙骨末吹耳中[2]。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