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前发布了四项药物的不良反应警示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日前发布4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信息警示:在临床用药中要警惕抗微生物药的严重过敏反应;降血脂药物需监测肝功能和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对使用含碘造影剂的药物过敏史要重点询问;中药注射剂推荐单独使用。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去年共收到374例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累计频次前5名的药品是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加替沙星、辛伐他汀、卡马西平。专家对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发现,有17例属于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报告,虽然在使用前,医生会告知患者含碘造影剂过敏问题,但仍有6例过敏性休克,其中1例死亡,患者既往药物过敏史记录均为不详。专家提示,临床医生对使用含碘造影剂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要重点询问,并记录在病历中,同时应在放射科常备抢救药品和器械。中(成)药注射剂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的71.6%,专家建议中药注射液应单独使用,不能与其他药品,尤其是抗微生物药续用(中间无间隔液体)、串用(串联用)。中药清热解毒类药物的注射剂如鱼腥草、穿琥宁等与化学药无协同作用。 (责任编辑:石翔) [我来说两句]
- 西药的不良反应远高于中药
- 日本正在调查多种抗流感药是否引起行为异常
- 部分药物可导致发音障碍声音嘶哑
- 湖南省药品审评认证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挂牌成立
-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注射剂独占71.6%
- 山东累计发现10例“泽马可”不良反应病例
- 银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全国领先
- 山东省已发现10例使用“泽马可“药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