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药
瑶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由于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温和气候,充足的雨量,肥沃的土地,繁茂的植被等自然条件;由于西南、华中地区动物资源丰富,这种多层次、多门类的生态环境类型,造就了瑶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的瑶族人民不仅改造了自然,而且利用当地动、植、矿物资源创造了瑶族医药。
受历史条件限制,至今没有任何记载以资证明瑶药种类。据一些瑶族地区的药物资源调查报告统计,瑶医使用药物品种约836种,土石草木,鸟兽虫鱼,无所不包。对836种药物基源考证,隶属于186科,瑶医应用较多的药用植物有水龙骨科、蓼科、蔷薇科、豆科、唇形料、菌科、葫芦科、芥子甙等;根及根茎含白花败酱甙、白花败酱醇、白花败酱醇甙、齐墩果酸、番木鳖甙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菌作用,在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的生长;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对病毒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实验证明本品提取物在鸡胚内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同时能促进肝细胞增生,防止肝细胞变性;干燥果枝能疏通门静脉循环,加速肝细胞再生,并有降酶、降絮作用。自花败酱已开发成冲剂、片剂等多种新药。
雪朋仲:为番荔枝科植物瓜馥木的全株。用于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煎水服或煎水洗澡,每逢瑶族传统的端午药市,本品到处可见,常与其他风药配伍洗澡。
绣花针:为茜草科植物虎刺的全株。用于乙型肝炎及肝硬化腹水、身体虚弱、小儿疳积等,煎水服。此为著名瑶医严坤明的单验方,临床使用,效果很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品含虎刺素、虎刺醇等多种蒽醌类化合物。
匝干:为茜草科植物剑叶耳草的全草。用于小儿咳嗽,煎水服。本品昧甜,小儿乐于服用,在瑶族地区治疗咳嗽广泛使用,有待开发利用。
届招觅:为五加科植物树参的根或全株。用于风湿骨痛、偏瘫,煎水服或煎水洗澡或泡酒服。瑶胞认为本品是治疗风湿病、偏瘫的必备药,。
八角莲: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根及根茎。用于毒蛇咬伤、肝癌,煎水服或捣烂外敷。瑶胞认为本品是珍贵药物,治病效果好。该药的抗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品根及根茎含抗癌成分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
零陵香:为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全草。具有祛风寒,辟秽浊,止痒之功,用于伤寒、感冒头痛、胸腹胀满、下痢、遗精、鼻塞,牙痛、皮肤瘙痒,为瑶族人民佩带、悬挂之品,起着有病治病,无病避疫的作用。早在宋代即为瑶山的著名特产,一般生长于深山老林的荫凉腐殖土中,至今还是大瑶山原始密林的特产,为瑶族地区重要的贸易药材,现已能人工种植,大量出口国外,主要用于提取高级烟用香精。
由此可见,瑶医药的资源利用具有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