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亩梭梭大芸,收益6000元
“金豆子,银豆子,不如种植‘芸豆子’;金沙滩,银沙滩,不如大芸梭梭滩。”9月下旬,兵团电视台记者听着一四九团林业职工喜编的顺口溜,用镜头见证了沙漠梭梭“芸豆子”。这是科学走进沙漠、利用节水滴灌技术栽培梭梭、接种大芸(肉苁蓉)获得成功,并且1亩梭梭大芸收益达到6000元人民币的场景,令在场的人们兴奋不已。
图为刚挖出来的大芸豆子
一四九团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与沙漠有着亲缘关系,所以该团把人工栽种沙漠梭梭、红柳,绿化沙漠,获得生态农业效益放在第一位,从1993年开始,该团每年播种30亩梭梭种子苗圃,利用入冬前的雨雪天气和开春后化雪天气,动员干部、职工和学生5000多人,在耕地紧靠沙漠地带栽种梭梭苗木;到今年春季,16年里已经栽种沙漠梭梭5万亩,投资300万元人民币沿耕地与沙漠接壤处安装钢丝网45公里,进行封沙育林,在深入沙漠20公里内,利用背负式鼓风机播洒梭梭种子,形成了20万亩半人工梭梭林,经过西北林业部门专家测定验收,密度达到国家要求,划定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区”。由于有了这些沙漠植被,本来风沙肆虐变成了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农业连年丰收的大好局面。2006年该团引进杂交棉高产品种,全面引进膜下节水滴灌技术、精量膜上点播覆土技术、测土测叶施肥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机械收获技术等,科学种植棉花12万亩,最高单产皮棉达到279.4公斤,创造出全国第一棉,今年最高单产皮棉预测达到300公斤,将再一次创造全国第一棉。正是在全面建设节水滴灌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的高潮中,该团林业站2007年到2008年投资300万元人民币打电机井4眼,在沙漠里安装布置节水滴灌设施,栽种梭梭、红柳1000亩,并且在梭梭、红柳根部接种大芸种子,获得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不,面对兵团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护林员唐小军介绍说:“新植梭梭、红柳成活后,在滴灌带一侧距离梭梭、红柳40厘米处挖沟50厘米深,把大芸种子放在沟底掩埋,梭梭、红柳根随水走,自然会扎到大芸种子上,大芸种子就会附在梭梭、红柳根上生长,到了春季5月份就能从沙土里生长出地面,这时把大芸挖出来晾晒干,就是名贵的‘沙参’药材,也是良好的补品,每公斤可以卖到60多元人民币,今年挖的大芸在乌洽会上要价100多元人民币。我们每亩栽种梭梭、红柳200多株,每株可以收获干大芸500克,1亩大芸可以收获干大芸100多公斤,产值大约在7000元人民币,除去成本可以得到6000元人民币。所以说大芸豆赛过金豆子。”随后唐小军还当场挖出大芸豆子给记者看。兵团电视台记者询问:“你们计划种植多少亩大芸,产权归谁?”唐小军高兴地回答:“我们计划到2012年种植梭梭、红柳大芸1万亩,承包给我们林业职工,增加我们的收入,产权当然属于我们林业职工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