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第二十一

《医学三字经》在线阅读中医医论书籍在线阅读

消渴症 津液干 口渴不止为上消,治以。食入即饥为中消,治以。饮一溲一小便如膏为下消,治以。其实皆津液干之病也,赵养葵变其法。

七味饮 一服安 赵养葵云∶治消症无分上、中、下,但见大渴、大燥,须料一斤、肉桂一两、五味子一两,水煎六七碗,恣意冷冻饮料之,睡熟而渴如失矣。白虎、皆非所治也。

金匮法 别三般 能食而渴者,重在二阳论治。以手太阳主津液,足太阳主血也。饮一溲一者,重在少阴论治。以肾气虚不能收摄,则水直下趋,肾气虚不能蒸动,则水不能上济也。不能食而气冲者,重在厥阴论治。以一身中唯肝火最横,燔灼无忌,耗伤津液,而为消渴也。《金匮》论消渴,开口即揭此旨,以补《内经》之未及,不必疑其错简也。

二阳病 治多端 劳伤荣卫,渐郁而为热者,可用,喻嘉言即此汤变甘温为甘寒之用也。热气蒸胸者,人参可用,《金匮》即此汤变甘寒而为甘平之用也。消谷大坚者,加甘草人参、可用,妙在滋液之中攻其坚也。盖坚则不能消水,如以水投石,水去而石自若也。消症属火,内郁之火本足以消水,所饮之水本足以济渴。只缘胃中坚燥,全不受水之浸润,转从火热之势,急走膀胱,故小便愈数而愈坚,愈坚而愈消矣。此论本喻嘉言,最精。

少阴病 肾气寒 饮水多小便少名上消,食谷多而大便坚名食消、亦名中消,上中二消属热。唯下消症饮一溲一,中无火化,可知肾气之寒也,故用。

厥阴症 方中甘、辛、苦、酸并用。甘以缓之,所以遂肝之志也。辛以散之,所以悦肝之神也。苦以降之,则逆上之火顺而下行矣。酸以收之,以还其曲直作酸之本性,则率性而行所无事矣。故此丸为厥阴症之总剂。治此症除此丸外,皆不用苦药,恐苦从火化也。

变通妙 燥热餐 有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人但知以清润治之,而不知脾喜燥而肺恶寒。试观泄泻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输而惟下泄故尔。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余每用倍白术栝蒌根,神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三字经》.chm chm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