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其他食物
【基原】为槟榔科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应用】
1. 用于驱杀绦虫、姜片虫、蛔虫、蛲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其中对猪肉绦虫尤为有效,并有泻下作用,有助于驱除虫体,为驱虫食疗佳品。常用食疗方如:槟榔10克炮为末,葱、蜜煮汤调服,用于诸虫在脏腑久不愈者。(《圣惠方》) 南瓜子槟榔:南瓜子粉30克,调以白糖,用槟榔30克煮汤调食,用于姜片虫、绦虫、蛔虫。
2. 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可配伍陈皮、砂仁等同用。常用:槟榔10克研末,粳米适量,调以砂糖,煮粥食。用于小儿疳积羸瘦。
3.用于水肿、脚气肿痛,可选槟榔赤豆:槟榔、、大蒜,煮汤食。
用于防治疟疾:槟榔茶,槟榔煮汤。
【使用注意】
单用驱虫量可至60~120克,煎煮应浸泡数小时,且以陈者为佳。脾虚便溏及体质虚弱者不宜食用。
【按语】
本品为调气健胃养生食品。适用于气机不畅体质,小儿预防肠道寄生虫病,过食肥腻或体胖者,常用养生方如槟榔粥。
【基原】为南瓜的种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驱虫。
【应用】
常用养生方如:驱除绦虫,选南瓜子乳剂:新鲜南瓜子50~100克研烂,加水制成乳剂,调以冰糖或蜂蜜空腹顿服。驱除蛔虫,选南瓜,南瓜子50~100克,去壳研碎,加入开水、蜜或糖,调成糊状,空腹进食(《闽东本草》)。驱除血吸虫,以南瓜子炒黄为末,每天100克,分两次加白糖开水冲食,15日为一疗程。(《验方选集》)
3.用于营养不良,面色萎黄:用南瓜子、花生仁、核桃仁同时。(《四川中药志》)
4.用于糖尿病、高血压、产后手足浮肿:南瓜子炒后煮食。(《中国药植图鉴》)
【使用注意】
无特殊禁忌。
【按语】
本品为补益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虚弱和预防肠道寄生虫病。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功效】养心安神,收敛止汗。
【应用】
1.用于虚烦不眠,心悸怔忡,健忘。用于烦热不寐,可选:酸枣仁炒熟研末,入粥食。(《调疾饮食辨》) 用于骨蒸潮热,虚烦不得卧,可将酸枣仁煮汤,取其汁入粳米煮粥,粥将成入微煮即成。(《圣惠方》)
2.用于体虚自汗、盗汗。可配伍人参、茯苓等同用。常用枣仁人参:酸枣仁、人参、茯苓各等量,共研细末,米汤调食。(《普济方》)
3.用于失眠多梦,神经衰弱。:酸枣仁、白糖,共研和匀,米汤调食。
【使用注意】
养心安神宜熟食;若有实热郁火不宜食用。
【按语】
本品滋补健脑,食之可补心血,健脑益智,聪耳明目,强壮筋骨。适于神经衰弱、体虚易汗、形体瘦弱者食用。常用养生方如酸枣仁粥。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
【异名】又叫淮小麦。
【性味归经】甘,凉。入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益肾,除热止渴,通淋止泻。
【应用】
1.脏躁,心神不宁:小麦500克,甘草90克,大枣10枚,上三味加水煮,温服。(《金匮要略》)
2.烦热,消渴,泄痢:小麦做饭及煮粥时,用于消渴口干。(《食医心镜》)
3.肠胃不固慢性泄泻:小麦面炒令焦黄,温水调服,每日2次,每次一汤匙(《饮膳正要》粉);或以飞罗面炒熟,每晨以白砂糖或炒盐调食,用于大便久泻。(《随息居饮食谱》)
【现代研究】
种子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糊精、粗纤维。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麦麸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蛋白质,有和缓神经的功效,可治脚气病和末梢神经炎。
【按语】
小麦胚芽中含有丰富维生素E,可抗老防衰,宜老年人食用。浮小麦(为未成熟的嫩麦,淘洗时飘浮于水面)性味甘,寒,有镇静,止盗汗、虚汗,生津液,养心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热多寒、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等症。
【参考文献】
1.《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2.《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身体中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常常是从零食中获取的,比如南瓜子。医学研究人员发现,南瓜子富含锌,对预防和改善男子前列腺疾病具有很好的药用功效。
据欧洲一些医学研究人员在盛产南瓜的东欧、中欧国家考察,发现这些国家爱吃南瓜子的男人们很少患前列腺疾病,进一步研究发现,前列腺病变主要由于前列腺内含锌量减少所致。而南瓜子中正好含有丰富的锌,经常吃些南瓜子,就可以预防和改善前列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