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以秋、冬季节尤为多见,属中医学“哮喘”的范围。本病有虚、实之分,临床以咳嗽喘促、喉中痰鸣、不能平卧等为特征。

  (一)病因病理

  本病发生的原因多为身体虚弱,七情失调,劳欲过度,饮食不慎,复感外邪。以敛邪气阻肺。气不布肺津,聚液生痰,痰浊内阻,气失宣降,闭塞气道,气上喘逆,而为哮喘。哮喘缠绵,反复发作,耗伤肺气,累及于肾,致使正气溃散,精气内虚,肺肾出纳失常,肾气不固,肺气无根,气逆而喘息,而成顽疾。

  (二)辨证治疗

  (1)寒痰渍肺。证见喘息频作,喉中痰鸣,咳痰清稀,胸膈懑闷,口不渴,或喜热饮。形寒肢冷,面色晦滞,舌苔白滑,脉浮数。

  治够:温肺散寒

  方药:加减。射干9g,炙麻黄6g,细辛2g,紫苑10 g,款冬花1O g,炙苏子1O g,法半夏10 g,五味子6g,生姜9g,大枣5枚。

  (2)痰热犯肺。证见呼吸气促,胸高气粗,喉中痰鸣,咳喘阵作,痰黄稠黏,口渴喜饮,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溲黄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加减。炙麻黄9g,黄芩1O g,鱼腥草30 g,桑白皮12 g,射干9g,杏仁10 g,炙苏子10 g,全瓜蒌15 g,法半夏1O g,生甘草4.5 g。

  (3)肺气虚弱。证见喘促气短,语言无力,咳声贫低弱,自汗畏风,咽喉不利,痰少不爽,甚则心悸肢冷,舌质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肺定喘。

  方药:加减。黄芪15 g,党参12 g,麦冬1O g,五味子6g,川贝母6g,紫苑10 g,甘草6 g。

  4)肾阳虚衰。证见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更甚,痰白清稀,形瘦神疲,自汗尿频,肢冷面青,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温肾纳气。

  方药:七味加减。熟地黄12 g,山萸肉9g,怀山药12 g,五味子6g,茯苓10 g,胡桃肉12 g,仙灵脾10 g,补骨脂10 g,紫河车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