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症病因和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1)家族史研究:尽管家族性ss的报告不多,但研究表明,ss确实可在家族中出现。例如在ss患者家族其他成员中,常发现有类似于ss异常表现,包括类风湿因子阳性,schrimer’s实验阳性,血清异常抗体和高γ球蛋白血症。

  (2)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研究:原发性ss患者,hlab8、dr3基因的出现率很高,继发性ss患者,hladr2的出现频率很高,可能与hladr的基因的如下作用有关。①hladr基因可使患者对一些病毒如eb病毒等感染的反应异常。②hladr基因产物可作为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的靶子。③hladr基因还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功能缺陷有关,因而使免疫复合物得以局限在唾液腺、泪腺等处,并激发免疫反应。

  2、病毒因素:目前至少已有三种病毒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病毒被认为与ss有关。研究证实eb病毒能刺激b细胞增生及产生免疫球蛋白,并在原发型ss患者的涎腺、泪腺、肾脏标本上检测出eb病毒及其dna基因;巨细胞病毒亦能感染涎腺和其他组织;而部分患aids病病人可出现继发性ss。

  3、免疫因素:ss有复杂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异常。过度的体液免疫反应表现为血液中出现多种器官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如抗涎腺导管上皮抗体、抗ssa、抗ssb、抗核抗体、抗dna抗体等。有关ss的细胞免疫异常有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下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等,但最重要的是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即抑制性t细胞减少。

  机体和各种免疫反应是一个精细复杂的系统,调节免疫反应在适当的范围之内,需要多种因素的协调,其中主要是免疫细胞相互抑制和调节。例如在ss病人中周围血中cd5分子标记的b细胞数高达30%-40%(正常人对照15%-25%)。此种标记的b细胞属分化不良或不完全成熟的细胞,可自发分泌igm-rf和抗单链dna抗体。在ss受累的唇腺及其他器官中,有相当显著的淋巴细胞浸润,其中的t淋巴细胞占优势,t细胞又以具有活性标记的4b+、cd45、rd+t细胞为主。4b+细胞是一种被活化并具有辅助记忆功能的t细胞,这与正常腺体组织显然不同。对新西兰小鼠ss模型的研究,也有类似结果。

  但ss患者b淋巴细胞活性增强可能不能完全以抑制性t淋巴细胞亚群减少解释,还有其他因素,如存在抗淋巴细胞抗体等。

  总之,ss是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它是在某些免疫基因背景基础上,由外界因素作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