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痒抓破脓水淋漓之症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作痒,抓破成疮,脓水淋漓者,由气血衰肌肉虚也,宜用加丁香、肉桂及。切忌用牛粪灰。窃谓前症皆因气血虚弱所致,预为调护,使气血和平,庶无此患。又必察其外症色白者,用四君之类,色赤者,用四物之类。若因咸味,宜用之类。
一小儿口干作渴,脉浮而数,此血气虚而有热也,用参 加蝉蜕而痒止,用加蝉蜕而脓贯,又用将靥,忽发热作渴而痒,此血虚也,用、而愈。
一小儿痘赤作痒,脉弦,按之则数,此乃肝火血燥生风,先用柴胡加蝉蜕而痒止,又用托里散而痂脱。
后仍痒痕,用倍加参 而愈。
一小儿痘疮作痒色赤,心肝二脉数而弦,此风热相搏而血热也,用四物、、柴胡、丹皮而痒止;用八珍汤、而疮愈。
一小儿痘后作痒,夜甚不寐,此脾经气血俱虚,用四君、归、 数剂而止。后伤食作泻,复痒不寐,仍用前药及而愈。
一小儿痘疮愈后,身痒脓水淋漓,内热口干,用四君、归、 ,及,并而痊。
一小儿痘痕作痒,服祛风药,遍身皆痒,脓水淋漓,口噤发搐,而面色皎白,此气血俱虚,余用、参 而愈。
一小儿痘疮已愈,而犯色欲,遍身作痒,痘痕赤色,气息奄奄,脉洪数无力,左尺为甚,先用大,内用人参五钱,数剂形气稍复,佐以大剂料,又五十余剂而痊。
一小儿痘将靥,身痒,脉浮数,按之无力,此真气不能荣于腠理,用渐愈,因功课劳心自汗,用而愈。后烦躁面赤,自汗如雨,用补血、十全大补二汤而愈。
一小儿汗出如雨,手足发热,作渴饮冷,右关洪数有力,此胃经实热也,用一剂顿退。因粱复痒,发热饮冷,用末一钱渴止;又用去木香而痊。
一女子靥后身痒,脉浮大。此脾肺气虚也,朝用补中,夕用黄 而愈。经行复痒发热,用加味逍遥、八珍汤而痊。
一男子痘愈而入房,身痒昏愦,脉大而无伦次,按之如无,用十五剂而苏,又二十余剂脉敛,又二十余剂脉微细而畏寒,此火归经,又五十余剂而痊。
一妇人痘方愈,因劳发痒,服,口噤流涎,余谓此日元气复伤,不信,乃服前药,更四肢发搐,余用十全大补、加味逍遥而愈。
一小儿痘愈后作痒,服,四肢发搐,口噤流涎,余谓脾土亏损,而肝木所克,果殁。
一小儿痘脓未满,面赤作痒,余谓气血虚而有热,欲行温补。不信,乃服清热之药而殁。
柴胡 治肝胆经有热,靥后不解。
柴胡 麦门冬(各一钱) 人参 玄参 龙胆草(各五分) 甘草(炒)
上水煎,量儿大小服。
参 四圣散 治痘疮不能长满生脓,或色白作痒。(方见腹胀气促)
五味 治痘疮元气虚弱,肌肉消薄,荣卫短促而患疮疡,不能消散;或脾肺气虚,不能生肌收口。大凡诸症,因脾气虚而不能愈者,皆宜服之,调补元气则自愈矣。(方见寒战切牙)
黄 六一汤 治疮疡后气虚作渴,愈后作渴,尤宜服之。
黄 (炙,六钱) 甘草(炙,一钱)
上水煎服。
柴胡栀 治肝胆经有热,疮毒不愈,或发热不止。
柴胡 山栀 牡丹皮(各一钱) 川芎 芍药 茯苓(各七分) 白术(炒) 甘草(各五分) 当归 牛蒡子(炒,各七分)
上水煎,母子同服。
、
参 四圣散 治痘疮不起,不能长满生脓;或作痒。(方见腹胀气促)
补中益气汤 治痘疮中气虚弱;或因克伐,以致身痒,恶寒发热,烦渴体倦,饮食少思,或不能结痂作痒者。
当归(二方见寒战切牙)
(方见欲靥不靥)
(方见不靥闷乱)
六味(方见痘疮发热属阴阳)
(方见痘疮出迟)
泻(方见靥后发热咽痛)
托里散(方见痘痈)
八珍汤(即四君、四物二方相合)
(方见痘痈)
《保婴撮要》相关章节:
- ……
- 卷十八
- 不靥闷乱哽气腹胀之症
- 两目生翳痕黯凹凸之症
- 靥后发热咽痛不利之症
- 顶陷心烦狂躁气喘之症
- 作痒抓破脓水淋漓之症(当前内容)
- 风邪搏于肌肉患疳蚀之症
- 症
- 水痘麻痘
- 痘疮生痈毒之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