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陷心烦狂躁气喘之症
陈文宿先生云∶痘紫色顶陷,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如见鬼神,内热便秘者,宜用子、。如无内热,大便不实,不可轻服。窃谓前症多因初起热盛之时,失于解利所致。亦有因痘毒未尽,有因胃经有热,有因肺胃有热,有因心脾有热。烦躁,痘裂出血,便血衄血,屎黑痕赤,详见各症。大凡作渴发热,手足指冷或大便秘结者,内有热也,切不可禁其饮水,观张子和述水中儿事,良可验矣。盖热极故得水而生也。
一小儿痘症狂喘,热渴饮冷,痰涎不利,先君用十六味、而痊。
一小儿痘紫发热,小便不利,手足发热,此肺经有热,用人参小便随利,又用犀角而靥。
一小儿痘紫作渴,手足并热,余谓胃经有热,用一剂,诸症顿退而愈,用而痊。
一小儿痘紫作痛,又顶欲陷,发热饮冷,作渴痰喘,小便秘结。此肺胃有热,用十六味一剂,诸症顿减,又用一剂而愈。
一小儿出痘发狂,作渴饮冷,此上焦热炽也,用、芹菜汁而止;又用紫草快 汤将靥。因间药饵三日,色黑倒靥,用渴止,又用人参而痊。
一小儿出痘喘咳面赤,其脉洪数,右寸脉尤甚,此心火克肺金,用以清心肺,再用以壮肾水,喘嗽顿止。
一小儿痘将愈,喘躁作渴面赤,此禀足三阴虚也,用地料数剂,诸症稍可,又佐以,诸症渐愈。后因沐浴出汗,仍喘咳烦躁面赤,脉洪大,按之如无,此汗多亡阳也,用而愈。毕姻后,喘咳音哑,用、益气汤各百余剂,得远帏幕而生。
一小儿痘愈后,时发狂兼喘,发过面色黄白,手足并冷,此脾胃虚弱也,余用补中、八珍二汤各三十余剂。或云当先降火邪而后补元气,乃服芩、连、朴硝之类,汗吐不止而殁。
十六味清膈散 治涕唾稠粘,喘嗽痰盛,身热鼻干,大便如常,小便黄赤。
人参 柴胡 芍药 知母 桑白皮 白术 黄 紫菀 地骨皮 茯苓 甘草 桔梗 黄芩(炒,半两) 石膏( ) 上每服三钱,姜水煎,量儿服之。
治痘疹胃经热甚,头疼闷烦,或痘后余毒。
麦门冬 干葛 人参 赤芍药 升麻 茯苓(各二分) 石膏末(五分) 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
犀角地 治郁热不解,气血涌为衄血,或流入胃脘而吐血,或余血停滞,面色痿黄,大便色黑。
上水煎,乳母同服。
治心火克肺金,传为痈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
人参 陈皮 甘草 地骨皮 茯苓(各一钱) 知母 五味子(各一钱) 青皮(四分) 天门冬(去心,四分)
桑白皮上水煎,徐徐服。
竹叶 治痘疮胸中烦闷,小便赤涩,口干作渴,兼有赤 。又宜服(方见泄泻切牙)
治时气 痘疮及赤疹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见鬼神,或已发而陷伏。宜速治,否则毒入脏必死。
生龙脑上研细,滴雄猪心血,丸绿豆大,每服一丸。心烦狂躁,下。疮陷伏,温酒化下。一方加辰砂五分尤妙。
服后少时,心神清爽,得睡,疮疹发透。
猪尾膏 治痘疮黑陷倒靥。
用小猪尾尖,刺血两三点,入脑子少许,辰砂末一钱,同研膏,以化下。
紫草快 汤 治痘疹下血不止,不能发出,血气不足,色不红活等症。(即紫草汤)
紫草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芍药 木通 甘草 糯米上每服二钱,水煎。
(方见痘喘)
(方见顶陷灰白泻渴)
(方见 症)
地黄丸(即)
人参(即,二方见发热属阴属阳)
(二方见寒战切牙)
《保婴撮要》相关章节:
- ……
- 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之症
- 卷十八
- 不靥闷乱哽气腹胀之症
- 两目生翳痕黯凹凸之症
- 靥后发热咽痛不利之症
- 顶陷心烦狂躁气喘之症(当前内容)
- 作痒抓破脓水淋漓之症
- 风邪搏于肌肉患疳蚀之症
- 症
- 水痘麻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