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石
长石
(《本经》中品)
【释名】方石(《本经》)、直石(《别录》)、土石(《别录》)、硬石膏(《纲目》)。
【集解】《别录》曰︰长石,理如马齿,方而润泽,玉色。生长子山谷及泰山、临淄,采无时。弘景曰︰长子县属上党,临淄县属青州。俗方、《仙经》并无用此者。恭曰︰此石状同石膏而浓大,纵理而长,纹似马齿。今均州辽山有之,土人以为理石。颂曰︰今惟潞州有之,如苏恭所说。按《本经》理石、长石二物,味效亦别。又云︰理石似石膏,顺理而细。陶隐居言,亦呼为长理石。今灵宝丹用长理石为一物。医家相承用者,乃似石膏,与今潞州所出长石无异,而诸郡无复出理石者,医方亦不见单用,往往呼长石为长理石。
时珍曰︰长石,即俗呼硬石膏者,状似软石膏而块不扁,性坚硬洁白,有粗理,起齿棱,击之则片片横碎,光莹如云母、白石英,亦有墙壁似方解石,但不作方块尔。烧之亦不粉烂而易散,方解烧之亦然,但声为异尔。昔人以此为石膏,以为方解,今人以此为寒水石,皆误矣。但与方解乃一类二种,故亦名方石,气味功力相同,通用无妨。唐宋诸方所用石膏,多是此石,昔医亦以取效,则亦可与石膏通用,但不可解肌发汗耳。
【气味】辛、苦,寒,无毒。
【主治】身热,胃中结气,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下三虫,杀蛊毒。久服不饥(《本经》)。止消渴,下气,除胁肋肺间邪气(《别录》)。
长石
- 长石【中药大全】
 - 长石《本草经集注》
 - 长石《本草图经》
 - 长石《本草图经》
 - 长石《名医别录》
 - 长石《千金翼方》
 - 长石《神农本草经》
 - 长石《吴普本草》
 - 长石《新修本草》
 - 长石《医学入门》
 - 长石《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长石《证类本草》
 - 长石《证类本草》
 - 肾脏为什么会长石头呢?【普外科】
 
《本草纲目》石部
- 玉
 - 玉屑
 - 白玉髓
 - 青玉
 - 珊瑚
 - 马脑(玛瑙,文石,摩罗迦隶)
 - 宝石
 - 玻璃
 - 水精
 - 琉璃
 - 云母
 - 白石英
 - 五色石英
 - 紫石英
 - 菩萨石
 - 丹砂
 - 水银
 - 水银粉
 - 粉霜
 - 银朱
 - 灵砂
 - 雄黄
 - 雌黄
 - 石膏
 - 理石
 - 长石
 - 方解石
 - 滑石
 - 不灰木
 - 五色石脂
 - 青石脂
 - 黄石脂
 - 白石脂
 - 赤石脂
 - 桃花石
 - 炉甘石
 - 井泉石
 - 无名异
 - 蜜栗子
 - 石钟乳
 - 孔公
 - 殷
 - 土殷
 - 石脑
 - 石髓
 - 石脑油
 - 石炭
 - 锻石
 - 石面
 - 浮石
 - 石芝
 - 阳起石
 - 磁石
 - 玄石
 - 代赭石
 - 禹余粮
 - 太一余粮
 - 石中黄子
 - 空青
 - 曾青
 - 绿青
 - 扁青
 - 白青
 - 石胆
 - 太白石(白石)
 - 特生石
 - 握雪石
 - 砒石
 - 土黄
 - 金星石
 - 婆娑石
 - 礞石
 - 花乳石
 - 白羊石
 - 金牙石
 - 金刚石
 - 砭石
 - 越砥
 - 姜石
 - 麦饭石
 - 水中白石
 - 河砂
 - 杓上砂
 - 石燕
 - 石蟹
 - 石蛇
 - 石蚕
 - 石鳖
 - 蛇黄
 - 霹雳砧
 - 雷墨
 - 食盐
 - 大盐
 - 戎盐
 - 胡盐
 - 光明盐
 - 卤碱
 - 凝水石
 - 玄精石
 - 绿盐
 - 盐药
 - 朴硝
 - 马牙硝
 - 玄明粉
 - 硝石
 - 生硝
 - 砂
 - 硼砂
 - 石硫黄
 - 石硫赤
 - 石硫青
 - 矾石
 - 绿矾
 - 黄矾
 - 汤瓶内碱
 - 附录诸石二十七种
 - 金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