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紫薇叶
2.1 出处
《湖南药物志》
2.2 拼音名
Zǐ Wēi Yè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化学成份
叶含生物碱:德新宁碱、德洒明碱、印车前胡碱、紫薇碱、双氢蔚剔雌拉亭、德考定碱。以上各种生物碱集中含在豆夹中。
2.6 药理作用
德洒明碱有抗真菌作用,体外杀白色含念珠菌之浓度为8微克/毫升,对白喉杆菌也有作用(有效浓度为4微克/毫升);如白喉患者同时有真菌感染,德洒明碱与其他抗菌素(如红霉素)合用,则抗菌作用可显着增强。叶、茎有某些抗菌作用,但未经证实。据报道,种子含某种麻醉成分。有人称树皮有兴奋、退热作用。
2.7 功能主治
2.8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撒。
2.9 附方
③治创伤出血:紫薇叶一两,野南瓜根一两,六月冻一两,胎发灰一钱半,研细末,外用。(江西《中草药学》)
2.10 摘录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