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散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zhōng hé sǎn

2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2.1 方名

中和散

2.2 组成

附子1两(1半生,1半炒),大黄1两(1半生,1半炒)。

2.3 主治

产后大便不通

2.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临卧温米饮调下。

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3 《卫生总微》卷十

3.1 方名

中和散

3.2 组成

人参去芦)、白茯苓白术甘草(锉,炒)、干葛(锉)、白扁豆(炒)、黄耆(切,焙)、藿香(去土)各等分

3.3 主治

小儿吐泻定后烦渴者。

3.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大枣1个(去核),生姜3片,煎至7分,放温服,不拘时候。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 《鸡峰》卷五

4.1 方名

中和散

4.2 组成

犀角屑1两,瓜蒌根1两,川升麻1两,寒水石1两,葛根1两,胡黄连1两,生干地黄1两,麦门冬2两,甘草半两。

4.3 主治

热病毒气在心,脾燥,口干烦闷。

4.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5 万氏家抄方》卷六

5.1 方名

中和散

5.2 组成

人参3钱,茯苓3钱,白术3钱,当归3钱,川芎3钱,木香2钱5分,肉苁蓉2钱5分,肉桂2钱5分。

5.3 主治

寒证脾胃虚弱,痘淡白内陷不起。

5.4 用法用量

每服3-5分,好酒调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 普济方》卷三九五

6.1 方名

中和散

6.2 组成

雄黄少许,大黄五灵脂等分

6.3 主治

因乳母气血劳动,或热奶伤胃,致有痰涎,小儿未及周晬,吐泻不止者。

6.4 用法用量

每服1字,磨刀水调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7 《准绳·幼科》卷五

7.1 方名

中和散

7.2 组成

厚朴1钱,白术8分,干姜4分,甘草3分。

7.3 主治

中焦停寒,或夹宿食,痘欲出未出而吐利者。

7.4 用法用量

生姜1片,水煎热服

7.5 制备方法

上锉细,作1服。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