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概述
一期睾丸固定术用于隐睾的手术治疗。 睾丸停留于下降途中,如腰部、腹部、盆腔,称为隐睾;睾丸于下降途中,停留于腹股沟管或外环附近,未能进入阴囊,称睾丸下降不全;睾丸不在正常下降通路上而位于异常部位,称为睾丸异位。正常男婴在出生时睾丸已下降至阴囊中,但有4.3%未下降,以后多数尚能自行下降,至青春期的未降者约为1%。据统计,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时,睾丸位于腹膜后或腹腔者占25%,腹股沟占70%,其余的异位于会阴或耻骨前等处(图12.23.4.1-0-1A,B)。
在胚胎期,睾丸由第1~2腰椎平面的生殖嵴中部演化而来。胎儿成长时,睾丸自腹膜后腰部下降,经髂窝至腹股沟,约于胎儿期第8~9个月时进入阴囊。睾丸下降的机制未明。造成隐睾的原因可能由于:①激素水平障碍;②机械因素(精索太短,睾丸系膜过长,纤维带或粘连,睾丸引带终止异位,腹股沟管不发育,阴囊发育不全,提睾肌发育异常等)。见图12.23.4.1-0-2。
睾丸下降不全可明显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出生后第2或第3年未降的睾丸组织开始发生退行性变,睾丸出现萎缩。双侧睾丸未降将使病儿以后失去生育能力(图12.23.4.1-0-3,12.23.4.1-0-4)。由于腹膜鞘突早在胚胎期第3个月已先行进入腹股沟,以后睾丸下降时被带入阴囊,鞘突的近端随即闭锁。在睾丸下降不全时,腹膜鞘突的近端几乎均在腹股沟区开放,因此并发腹股沟疝者较多。
12 手术步骤
1.切口 沿腹股沟韧带上方1~2cm处做一皮肤弧形切口,平行于腹横纹(图12.23.4.1-1)。
2.顺纤维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打开皮下环(图12.23.4.1-2)。
3.切开提睾肌,显露腹股沟管,向上暴露内环,于腹股沟管内寻找睾丸。同时常可见尚未闭合的腹膜鞘状突(图12.23.4.1-3)。
若腹股沟管内无睾丸,多系腹腔内的隐睾,可延长切口,打开腹腔,在腹膜后及腹腔内探查异位的睾丸。
4.睾丸、精索的显露和松解 在睾丸的远侧切断睾丸引带(图12.23.4.1-4A),打开覆盖睾丸的鞘膜囊(图12.23.4.1-4B)。
5.显露睾丸和精索,轻轻将睾丸提起,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将随之清晰显露。钝性分离松解睾丸和精索周围所有肌肉和纤维性粘连,使睾丸和精索充分游离。试行牵拉睾丸,估计精索能否够及阴囊,并了解其紧张度。倘若精索长度不够,可继续向上将腹膜囊壁与精索血管完全游离(图12.23.4.1-5)。
如精索仍过短,可切断腹壁下动、静脉,分离后面的髂腰肌,并继续沿腹膜后向上进行解剖,可使睾丸蒂明显伸长。一般输精管有充足长度,必要时可游离至膀胱后壁。
6.处理疝囊 将疝囊与精索分离,横断疝囊,疝囊颈分离到高位后,用4-0丝线结扎或贯穿缝扎,以完成腹膜的关闭(图12.23.4.1-6)。
7.切开阴囊皮肤,并分离一腔 睾丸精索完全松解后,在同侧阴囊底部皮肤做一横切口,在皮肤与肉膜间分离一空隙(图12.23.4.1-7A、B)。
切开肉膜达阴囊腔。用手指从腹部切口下角的腹壁深筋膜深面向阴囊分离至阴囊底部(图12.23.4.1-7C)。
8.睾丸固定 将睾丸放置在肉膜外与皮下之间的腔隙内,将睾丸与肉膜固定数针。然后缝合阴囊皮肤,缝线可穿过睾丸白膜(图12.23.4.1-8A~C)。
如精索尚有张力,则于阴囊切口缝合之前,用粗丝线穿过睾丸下极的白膜,再经皮肤穿出,留作术后牵引睾丸之用(图12.23.4.1-8D)。
9.以丝线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及皮肤(图12.23.4.1-9A、B)。
13 术中注意要点
1.睾丸如有明显萎缩并有周围组织的遮盖,尤其位于肾门附近的高位隐睾和位于小骨盆腔的异位睾丸,可能使睾丸和精索不易被发现,必要时须打开腹膜囊反复进行探查。
2.术后睾丸回缩的主要原因是精索游离不够,近端张力较大,勉强将睾丸拉入阴囊。因此,充分松解精索十分重要。术中如发现精索不够长,多系精索血管太短,而输精管长度往往足够。
4.隐睾位置太高、精索血管太短,经广泛松解精索血管,有时仍不能将睾丸拉入阴囊底部(图12.23.4.1-10)。可考虑做睾丸切除或自体睾丸移植术。
由于输精管动脉和提睾肌动脉于较低位置与睾丸动脉互相吻合,切断睾丸动脉后,如有充分的吻合支供应,睾丸不致发生缺血萎缩。因此,必要时可将精索血管切断,观察睾丸血循环尚好,可做睾丸固定术,以避免切除睾丸。
5.双侧隐睾施行一侧手术时,如意外损伤精索血管或固定睾丸时精索张力较大,恐睾丸供血不足,对侧手术应暂缓施行。术后观察3个月,若睾丸不发生进行性萎缩,再施行对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