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草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yī pí cǎo

2 《*辞典》:一皮草

2.1 出处

《峨嵋药植》

2.2 拼音名

Yì Pí Cǎo

2.3 来源

水龙骨科植物扭瓦韦全草。5~8月连根拔起全草,洗净晒干

2.4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不及40厘米。根状茎粗,长而横走,先端密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形,渐尖,褐棕色,有齿,网眼密,中心色较深。叶片线形,长15~40厘米,宽约1厘米,不被毛及鳞片,革质,灰绿色。孢子囊群大,卵圆形,幼时矩圆形,斜列,位于中肋及边缘之间,成熟时密接,幼时有盾形鳞片覆盖。

2.5 生境分布

生于阴处石上或树上。分布云南、四川、陕西、湖北西部及西藏等地。

2.6 化学成份

全草含三萜式皂甙

2.7 性味

性微寒,味微苦。

2.8 功能主治

①《峨嵋药植》:"浸酒服,治跌打损伤。"

②《藏医常用药物的研究》:"生肌,解热毒。内服治内伤外伤有脓,外用能治汤火伤。"

2.9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5钱(鲜品O.5~1两);外用:捣敷。

2.10 摘录

《*辞典》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一皮草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