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耳菊

祛风散寒 中药材 祛风利湿 中医学 行气止痛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yáng ěr jú

2 英文参考

HERBA INULAE CAPPA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nula capp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heepear inul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羊耳菊

羊耳菊中药名,见《湖南药物志》[1]

3.1 别名

白牛胆毛老虎白背风山白芷小茅香[1]

3.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 (BUCh-Ham.) DC.的根或全草[1]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1]

3.3 性味

辛、甘,微苦,温[1]

3.4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利湿行气止痛[1]

1.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神经头痛胃痛,胸膈满闷,痢疾泄泻,早期血吸虫病[1]

2.月经不调痛经白带[1]。煎服:9~30g[1]

3.煎水洗痔疮,疥癣[1]

3.5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百里香酚及其丁醚、异百里香酚、肌醇当归酸酯等[1]。根皮含羽扇豆醇、月桂酸肉豆蔻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1]

3.6 药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煎剂止咳作用[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耳菊

4.1 拼音名

Yánɡ ěr Jú

4.2 别名

白牛胆大力王毛柴胡[湖南]、叶下白山白芷[广东、福建]、冲天白小茅香、大茅香、牛耳风、羊耳风、白面风白背风、绵毛旋覆花、天鹅绒、毛舌头、毛山肖

4.3 来源

菊科旋覆花属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 DC.,以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割全草,春、秋挖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4.4 性味

辛、微苦,温。

4.5 功能主治

散寒解表祛风消肿,行气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神经头痛胃痛风湿腰腿痛,跌打肿痛,月经不调白带血吸虫病

4.6 用法用量

0.5~1两。

4.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06.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羊耳菊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羊耳菊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