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术前准备
3.取石膏牙模两副,做仔细的模型外科,以确定垂直截骨的确切形状和大小、手术后下颌骨弓前后份宽度的变化,以确定是否同期施行截取颏外板的颏成形术。
5.拍面部正、侧位及咬合医用照片,以备术后对比。也可进行术前录相。
6.心、肺、肝、肾功能检查,由于颌骨畸形的正颌手术属于整形范畴,全身情况的要求应更为严格。
8.备血。
11 手术步骤
根据开
起始部的牙弓位置,确定在下颌体颏孔前或后部截骨,其手术步骤可参看下颌体前份或后份截骨术,仅为截骨形态不同,在设计的截骨部位,去掉一个底在上的V形骨块,拔除一个牙齿,使开
部的前骨段旋转上移恢复
关系(图10.8.2.2.3-5,10.8.2.2.3-6)。


12 术中注意要点
1.切口要在附着龈之下约5~10mm的下唇黏膜处切开,使附着龈侧有一定宽度的黏膜缘,便于缝合。
2.下颌体前部截骨,前骨段的血液循环主要依靠舌侧的肌肉黏膜蒂,操作中要注意保护。
3.垂直截骨时要注意设计去骨的形态及大小,考虑截骨钻头的直径,避免截骨过多或不足。颏外板的截取,应在垂直截骨前进行。
4.若颏孔位置变异,影响垂直截骨,可施行颏孔扩大,颏神经松解后移。
5.前骨段松动按预定要求就位、恢复
关系后,两侧后骨段底角常突出,应予去除。
6.缝合切口时要注意将骨膜一起向上拉,用横褥式加间断缝合,使创面对合准确,打结勿过紧,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1)下颌骨后份截骨,位置靠后,截骨操作较前份截骨困难。若能应用高速牙钻,或摆动锯,由于角度合适,较直手机骨钻容易截骨。
14 并发症
14.1 1.口腔黏膜创口裂开、感染
主要原因是手术中对创缘黏膜挫伤较大;缝合时未按规定分层良好对合;黏膜缝合时未采用褥式加间断方法,以及结扎过紧等。缝合前要用含有氯霉素或庆大霉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创腔。一旦发现黏膜创口裂开要加强换药,每天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一般在术后3周左右均能愈合。
14.2 2.骨坏死、骨愈合延迟
下颌骨体前份截骨术的前骨段是以舌侧肌肉黏膜为蒂获得血供,因而在术中要注意保护舌侧的肌肉黏膜蒂不受损伤。小区域的骨坏死发生在截骨缘软组织覆盖不充分的部位,脱落后不会引起慢性骨炎或弥散性骨髓炎。要注意截骨线两侧牙齿的牙髓及根尖情况,如有牙髓坏死或尖周炎,应及时治疗。骨愈合延迟,除上述原因外,还有设计有误、截骨过多、接触不良和固定不确切等原因。应去除感染源,如慢性尖周炎应作根管治疗,调整并加强颌间固定,一般都可以愈合。
14.3 3.颏神经损伤
主要原因是操作过程中的牵拉或直接损伤。切口和剥离时要注意到颏孔的位置,避免误伤。由于牵拉所致的术后下唇麻木。一般可在2~3个月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