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手术入路的选择是根据病变的位置而决定的,但病变本身是多变的,所以手术入路不是恒定的,可能有几种方法,应选择其中较方便、损伤较小的入路。前路开眶术式较多,根据病变的性质、范围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
8 麻醉和体位
全麻或局麻。用2%的利多卡因和0.5%的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加1/1000的肾上腺素少许行皮肤切口附近及肿瘤周围浸润麻醉,必要时加用眶上裂麻醉。全麻手术时局部注射麻醉药可减少切口出血(图8.12.1.1-1)。
9 手术步骤
1.切口 术前剃眉,并用亚甲蓝标记切口位置。沿外上方眉弓(眉弓下缘)皮肤切开,根据暴露的范围达外眦部,切口呈弧形,切口全长2~3cm,一刀切至眶隔前,止血,置牵张器。
2.切开眶隔 皮肤切开后分离止血,暴露眶缘及眶隔。分离至眶缘时,可见眶隔呈一自眶缘向下展开的膜状物,也可清楚触及或识别眶骨缘的位置。在贴近眶缘处用尖刀刺入眶内,切开眶隔3~5mm,此时有少量眶内脂肪脱出,如不贴近眶缘或剪开眶隔过深可能会伤及提上睑肌、病变组织或泪腺,否则也可能未切透眶隔。用脑膜剪沿眶缘剪开眶隔并与皮肤切口等长进入眶内,此时眶脂肪大量脱出。外上方切口在正常情况下,可见泪腺呈扁平形,紧贴眶外上方泪腺窝内。如病变位于骨膜下,或欲做骨膜下分离,可在眶缘处切开骨膜,分离并进入骨膜下间隙,纵行分离眶内软组织,暴露病变(图8.12.1.1-2,8.12.1.1-3)。
3.娩出肿瘤 切开眶隔后用脑压板将眶内脂肪或泪腺向一侧牵拉,探查病变位置及周围情况。注意勿损伤泪腺,沿肿瘤表面分离,娩出肿瘤。也可利用此切口做活体病变组织检查。
泪腺病变切除后泪腺导血管被切断可引起明显眶内出血,仔细检查后止血。
4.缝合切口 冲洗眶腔,检查正常结构有无损伤。如有损伤应予以修复。用5/0肠线分层缝合眶隔、皮下,3/0丝线缝合皮肤(图8.12.1.1-4),轻加压包扎(图8.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