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样囊肿
概述:为先天性皮样新生物,由于胚胎期发育异常,外胚叶部分断裂被埋于皮下或结膜组织下而成。也可以发生于眉弓、眶及结膜。组织学上,典型者囊肿外包一层结缔组织囊膜,表皮组织面向囊腔,二者之间含有发育不全的皮肤附属器如毛囊、法腺、皮脂腺、血管等,有时混有软骨、肌肉、神经。临床上和表皮样囊肿不易区别。
-
脑内皮样囊肿
疾病别名皮样瘤,皮样肿瘤,dermoidtumor疾病代码ICD:D33.9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脑内皮样囊肿是少见的先天性肿瘤,又名皮样瘤。病理生理颅内皮样囊肿2/3发生在颅后窝,尤其是小脑中线部位,亦可发生在第四脑室、枕部的硬膜下或硬脑膜外,其次是脑桥、额叶下面,其他部位有垂体区、松果体区等。
-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及畸胎瘤
对于有颅内炎症表现,特别是反复发作、腰背部有皮毛窦者,应该首先考虑本病的诊断。而畸胎瘤则表现为混杂信号,常有完整的囊壁,内富含脂肪信号,可伴有或无瘤内强化结节,通常除发现肿瘤外,多伴有脊柱裂或椎体发育异常。流行病学: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占北京天坛医院全部椎管内肿瘤的14.8%,比一般国外资料报道要高。
-
马尾肿瘤切除术
马尾肿瘤可有神经鞘瘤、室管膜瘤、脊膜或先天性肿瘤(皮样囊肿、畸胎瘤等)。这时虽同时切除个别马尾神经,但可获得根治。1-5马尾皮样囊肿包膜内分块切除图1马尾肿瘤切除术术中注意事项上皮样囊肿或皮样囊肿有皮肤窦道与椎管内相通者,术前或麻醉后可向窦道注入美蓝1~术后处理同椎管-脊髓探查术。
-
皮样囊肿畸胎瘤
概述:皮样囊肿及畸胎类肿瘤,按国内外统计,在纵隔肿瘤中,仅次于神经源性肿瘤,居第二位、皮样囊肿常以外胚层为主,囊内含有皮脂腺、毛发及胆固醇结晶,畸胎瘤则来自各胚层,除皮脂腺、毛发外,骨、软骨及牙齿,易由X线照片显出,常位于前下纵隔,主要症状为胸骨后闷胀、胸痛及气短。
-
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
如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查找狼疮细胞、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等诊断依据;诊断:在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如果是Mollaret脑膜炎,一般根据患者反复发作,每次起病迅速,出现发热、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历时数天至数周,虽然未曾给予特殊处理,也能自行缓解已可诊断。3.综合治疗,防止复发。
-
颅内脂肪瘤
3.颅内压增高症脑室脉络丛脂肪瘤,可阻塞室间孔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或四叠体区脂肪瘤压迫中脑导水管引起梗阻性脑积水而发生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其他辅助检查:1.颅骨平片典型的胼胝体脂肪瘤X线平片可见中线结构处“酒杯状”或“贝壳状”钙化影,这一典型征象可作为诊断颅内脂肪瘤的确诊依据。
-
Mollaret脑膜炎
如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查找狼疮细胞、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等诊断依据;诊断:在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如果是Mollaret脑膜炎,一般根据患者反复发作,每次起病迅速,出现发热、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历时数天至数周,虽然未曾给予特殊处理,也能自行缓解已可诊断。3.综合治疗,防止复发。
-
畸胎瘤
teratoidtumor分类:肿瘤科椎管内肿瘤髓外肿瘤神经外科脊柱和脊髓疾病椎管内肿瘤髓外肿瘤椎管内先天性肿瘤ICD号:M9080/1流行病学:畸胎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可以发生在全身许多部位,但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者很少见,约占0.5%,倾向于发生在青少年,绝大多数在中线部位,包括松果体区、鞍上和鞍旁区及第4脑室。
-
复发性无菌脑膜炎
如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查找狼疮细胞、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等诊断依据;诊断:在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如果是Mollaret脑膜炎,一般根据患者反复发作,每次起病迅速,出现发热、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历时数天至数周,虽然未曾给予特殊处理,也能自行缓解已可诊断。3.综合治疗,防止复发。
-
多发性脂囊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多发性脂囊瘤可能为皮样囊肿的一种类型。5、组织病理囊肿位于真皮内,囊壁由数层上皮细胞组成,类似皮脂腺导管上皮或毛囊上皮,但无细胞间桥。切开病损后可见油样液体,可以透亮,也可浑浊如牛奶状或奶酪状。有些类似粟丘疹,也可能与表皮囊肿、皮样囊肿甚至与寻常痤疮混淆。
-
肠系膜囊肿
其特征是囊壁常无细胞结构,或仅有少数上皮细胞及大量纤维结缔组织。腹部肿块与腹胀:腹部胀感及触到肿物是患者表现的最初症状,也是体检中的主要发现。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腹部包块与腹痛。肠系膜囊肿的预防:如为原有疾病(腹部外伤或手术创伤后、感染性结核性囊肿等)而致本病者,治疗原发病,预防出现肠系膜囊肿。
-
先天性包涵性皮样囊肿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大多数皮样囊肿起源于沿胚胎融合线的底层上皮细胞。常无任何症状,有些则有痛感。外伤后可发生感染。本病也应与同一部位的脑膨出相鉴别,后者常伴有其下颅骨缺损。治疗方案:单纯切除即可,但鼻部的皮样囊肿切除后复发率很高,因有些损害常波及深部及鼻骨,其下的窦道也应同时切除。
-
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疾病分类:口腔科疾病概述: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常位于皮下较深的部位或口底诸肌之间,生长缓慢,呈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诊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穿刺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有时大体标本可见毛发。后者也可以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
-
大网膜囊肿
囊壁结构因囊肿性质而异,真性囊肿囊壁由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构成,内衬扁平上皮或单层柱状内皮细胞,可有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浸润,囊内充满淡黄色透明的淋巴液。大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1.症状囊肿病程通常较长,表现为腹部肿物或腹部进行性膨大。但巨型囊肿或有并发症者,触诊不清,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等。
-
胼胝体和透明隔肿瘤切除术
禁忌症:1.浸润性胼胝体肿瘤晚期,病人不能承受手术者。如硬脑膜外与矢状窦间有出血或渗血,可填入明胶海绵,用细丝线将硬脑膜外层与骨膜或帽状腱膜缝合作悬吊(图4.3.1.10-5)。在大脑镰下多可见到胼胝体肿瘤(图4.3.1.10-6),可将肿瘤表面或包膜上的血管电凝后在囊内或分块切除,并根据肿瘤的性质行全切或部分切除。
-
脾囊肿
2.非寄生虫性囊肿包括真性和假性囊肿(1)真性囊肿:有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血管和淋巴管囊肿等,它与假性囊肿的区别在于囊内壁被覆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其病理所见囊壁内衬鳞状上皮及附属器,为皮肤全层结构,可有神经组织及骨组织等,囊内可有白细胞、脂肪小体和胆固醇结晶。以前全脾切除术是脾囊肿治疗的惟一选择。
-
口底皮样囊肿摘除术
手术名称:口底皮样囊肿摘除术别名:口腔底部皮样囊肿摘除术;但囊肿可通过下颌舌骨肌伸向口底或位于下颌舌骨肌与颏舌肌之间,此时需将下颌舌骨肌从中线切开并向两侧牵拉,显露口底深部囊肿后继续沿囊壁作钝性分离(图10.4.1.1.4-3)。术中注意要点:皮样囊肿常与下颌骨颏棘粘连,应细心剥离。
-
口腔底部皮样囊肿摘除术
手术名称:口底皮样囊肿摘除术别名:口腔底部皮样囊肿摘除术;但囊肿可通过下颌舌骨肌伸向口底或位于下颌舌骨肌与颏舌肌之间,此时需将下颌舌骨肌从中线切开并向两侧牵拉,显露口底深部囊肿后继续沿囊壁作钝性分离(图10.4.1.1.4-3)。术中注意要点:皮样囊肿常与下颌骨颏棘粘连,应细心剥离。
-
角膜囊肿
角膜囊肿主要指皮样囊肿和皮样瘤,是一种先天异常。2.肿块单个或多个,偶可呈巨大型,露出睑裂之外。3.肿瘤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者除眼部用药外,还需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生素,必要时可局部和全身应用环孢霉素A。辅助检查1.肿物小完全不影响视力者检查专案应以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为主;
-
脾脏含液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技术
操作名称:脾脏含液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脾脏含液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技术适用于:1.左上腹不适或包块。2.肝囊肿或肝棘球蚴病患者。禁忌证:一般无特殊禁忌证。11肋间及肋下逐一扫查,观察全部脾区。5.检查内容(1)脾囊肿,常为单个或多个,薄壁,后壁回声增高,后方回声增强,液性暗区内部无杂乱回声。
-
脊髓内肿瘤切除术
18%,多为神经胶质瘤(约占髓内肿瘤的80%以上),其中尤以室管膜瘤为多见,其次为星形细胞瘤,较少见的有血管瘤、脂肪瘤等。如肿瘤只作部分切除,则不缝合硬脊膜。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胶质瘤常境界不清,即使良性肿瘤如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或与脊髓交织生长的脂肪瘤,大多宜作囊内或大部切除及椎板切除减压。
-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形成的囊肿:后者也可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皮样囊肿囊壁较厚,有皮肤及皮肤附件(如汗腺、毛囊等)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2.生长缓慢。2.检查为较深在界限清楚的肿块,扪有面团感;
-
侧脑室肿瘤切除术
在侧脑室前部和体部者,多为室管膜瘤,在三角部、颞角和枕角区者,多为乳头状瘤或脑膜瘤。2针粗丝线穿过瘤体,或用取瘤钳夹住肿瘤,轻轻向外上牵拉以显露肿瘤基底部血管,用银夹夹闭血管和脉络膜丛,电凝后切断,再完全游离肿瘤后完整摘除(图4.3.1.9-9)。⑥要彻底止血,不能让血液或血凝块和明胶海绵等留置在脑室内;
-
口底皮样囊肿切除术
手术名称:口底皮样囊肿摘除术别名:口腔底部皮样囊肿摘除术;但囊肿可通过下颌舌骨肌伸向口底或位于下颌舌骨肌与颏舌肌之间,此时需将下颌舌骨肌从中线切开并向两侧牵拉,显露口底深部囊肿后继续沿囊壁作钝性分离(图10.4.1.1.4-3)。术中注意要点:皮样囊肿常与下颌骨颏棘粘连,应细心剥离。
-
颅骨肿瘤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疾病概述:颅骨肿瘤常见的是良性肿瘤,生长在颅盖部。3.颅骨肿瘤样病变(类肿瘤)有嗜伊红性肉芽肿,黄色瘤,颅骨纤维结构不良症,畸形性骨炎,颅骨硬化症,副鼻窦粘液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软脑膜囊肿,板障内骨囊肿,颅骨膜血窦,婴儿颅骨皮质肥厚,颅骨内板增厚及石骨症等。
-
泪腺多形性腺瘤
概述泪腺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泪腺上皮性肿瘤,约占50%,是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构成的良性肿瘤,过去称之为良性混合瘤。成年好发,单眼发病。超声检查病变内回声较低,声衰不著。CT扫描显示病变形状与炎性假瘤相似,但体积较大。4.肿瘤质脆,向眶后部分离时,切忌组织钳钳夹或提拉肿瘤,可钳夹骨膜或用粗线环扎并轻提肿瘤。
-
甲状腺舌管囊肿与瘘
概述:甲状腺舌管囊肿与瘘为先天发育异常,由于甲状腺舌管退化不全所引起,囊肿因感染破溃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甲状腺舌骨囊肿的内壁衬以复层鳞状或柱状上皮细胞,囊壁或瘘壁全为结缔组织所构成,无淋巴组织,囊内含有淡黄色粘液样液。
-
先天性肿瘤
概述:先天性肿瘤可分颅咽管瘤、上皮样瘤和生殖细胞瘤,其中颅咽管瘤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颅内肿瘤。生殖细胞瘤亦称非典型畸胎瘤,过去通称为松果体瘤。肿瘤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后压迫小脑上蚓部及结合臂时,则产生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等,肿瘤位于鞍上者可产生视交叉、视神经受压症状,出现偏盲、视神经原发性萎缩、视力减退等。
-
网膜囊肿
而巨型囊肿或有并发症者,触诊不清,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等,巨型网膜囊肿于仰卧位时,全腹叩诊呈浊音,仅两胁部或腰部呈鼓音,在深处听到肠鸣音,全腹有振水感,但无移动性浊音。预防:如为原有疾病(如损伤性出血的血肿退化形成)而致本病者,治疗原发病,预防出现网膜囊肿。
-
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
髓内肿瘤大都以感觉障碍为首发症状,从外科治疗的观点来看,脊髓髓内肿瘤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质地软的浸润性肿瘤,如恶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此类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常有液化、坏死和囊性变,与正常脊髓组织无明确界限,不可能完全切除;一般取侧卧位。3.脑脊液漏多因硬脊膜和(或)肌肉层缝合不严引起。
-
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皮样囊肿由外胚层起源,属先天性良性肿物。向表层发展,可在眶缘形成瘘管,排出豆渣样内容物。位于眶深部的囊肿,常表现为渐进性眼球突出并向下移位,偶尔囊肿破裂,引起严重炎症,颇似眶蜂窝织炎,需借助影像诊断。表皮样囊肿的囊壁仅有表皮,囊腔内为角蛋白填充。
-
肝囊肿的超声诊断技术
操作名称:肝囊肿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肝囊肿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如下:1.肝脏局部或全肝肿大,无症状或上腹不适,隐痛。6.体位根据病变位置不同选择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方法:检查内容如下:1.肝内出现液性暗区,大小不等;2.肝囊肿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与原发肝脓肿声像图无法区别。
-
“S”形切口外侧开眶
手术名称:“S”形切口外侧开眶分类:眼科/眼眶手术/外侧开眶术ICD编码:16.0907概述:外侧开眶术是治疗球后肿瘤的一种标准手术入路。之后Wright又将此切口改良,不切外眦而将切口弧形转向眶外上缘,以利于泪腺上皮性肿瘤的切除。仰卧位下施术。5.恢复眶外壁肿瘤娩出后充分止血,缝合眶内骨膜,恢复眶外壁骨瓣。
-
先天性背部皮肤的各种窦道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这些窦道是由神经管与表面嵌入的皮肤未能分开所致,可见于各个神经节段,但最常见于尾部或其附近。窦道周围皮肤可以正常、多毛或有一毛细血管痣,可伴有脊柱裂。诊断检查:X线检查常可帮助诊断。治疗方案:如果窦道反复感染或易于引起神经系统感染,或出现压迫症状时,应进行外科手术切除。
-
经腭径路颅底手术
手术名称:经腭径路颅底手术分类:口腔科/颅底外科手术ICD编码:01.5935腭咽部解剖:适应症:经腭径路颅底手术适用于:1.肿瘤①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畸胎瘤、皮样囊肿等;③脊索瘤;3.感染性病变①蝶窦炎;5.预制腭护板,以备术毕戴用,保护腭部切口,并使腭瓣与骨面贴合,便于愈合。麻醉和体位:气管内插管全麻、咽腔填塞。
-
额筛部脑膜脑膨出颅外修补术
手术名称:额筛部脑膜脑膨出颅外修补术别名:extracranialrepairoffrontoethmoidalencephalomeningocele分类:耳鼻喉科/鼻和鼻窦手术/鼻部脑膜脑膨出修补术ICD编码:02.1206概述:在胚胎期,若神经管闭合不全,可发生颅裂和脊裂畸形,脑和脑膜经颅裂突出于颅外,便形成了脑膜脑膨出。2.治疗局部感染。
-
内外结合开眶
适应症:内外结合开眶适用于:1.球后肌锥内肿瘤,范围较广泛并波及视神经内侧的病变,如静脉曲张、静脉性血管瘤(图8.12.3.3-1,8.12.3.3-2)。3.位于视神经内侧的眶尖部占位病变。麻醉和体位:全麻。2.切开骨壁用电锯于眶底和眶顶水平切开眶外壁,用咬骨钳夹住骨瓣后向外骨折,为扩大手术效果可将眶外壁后端咬除一部分。
-
内外联合开眶术
适应症:内外结合开眶适用于:1.球后肌锥内肿瘤,范围较广泛并波及视神经内侧的病变,如静脉曲张、静脉性血管瘤(图8.12.3.3-1,8.12.3.3-2)。3.位于视神经内侧的眶尖部占位病变。麻醉和体位:全麻。2.切开骨壁用电锯于眶底和眶顶水平切开眶外壁,用咬骨钳夹住骨瓣后向外骨折,为扩大手术效果可将眶外壁后端咬除一部分。
-
外上方皮肤入路
用2%的利多卡因和0.5%的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加1/1000的肾上腺素少许行皮肤切口附近及肿瘤周围浸润麻醉,必要时加用眶上裂麻醉。5mm,此时有少量眶内脂肪脱出,如不贴近眶缘或剪开眶隔过深可能会伤及提上睑肌、病变组织或泪腺,否则也可能未切透眶隔。如是泪腺上皮性肿瘤应一并切除泪腺,但睑部泪腺正常时应保留。
-
颞浅动脉综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眼眶上眼睑畸形
左眼眶内皮样囊肿溃破形成的眶外侧瘘管1年前在全麻下将瘘管、肉芽组织、瘢痕及眶内的大皮样囊肿彻底切除后,左眶外侧形成瘢痕性深凹陷畸形,睑裂不能闭合而致暴露性角膜炎。为此,设计利用左颞浅动脉额支岛状皮瓣修补上睑缺损,用该动脉额支、顶支所供应的颞浅、深筋膜及部分颞肌充填眶外侧凹陷,一次手术即可解决。
-
颅骨上皮样囊肿切除术
手术名称:颅骨上皮样囊肿切除术别名:颅骨胆脂瘤切除术;若肿瘤未破出颅骨,内板破坏,外板尚完整,估计与硬脑膜及颅内无粘连,即可在肿瘤四周正常颅骨处钻4个孔,线锯锯开,沿硬脑膜分离肿瘤,连同颅骨瓣一并切除肿瘤。此时,可用双极或单极电凝烧灼,或用10%甲醛溶液,0.3%石碳酸与75%乙醇涂抹残留囊壁,以减少复发。
-
小脑桥脑角胆脂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小脑桥脑角胆脂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ICD编码:01.5917概述:胆脂瘤较多见于小脑桥脑角,有完整的肿瘤包膜,内含银屑状上皮样组织,又称上皮样囊肿或称珍珠瘤。2.肿瘤已通过小脑幕裂孔向颅中窝扩张。可保留一小部分囊壁,但需要用双极电凝弱电流电凝破坏囊壁组织。
-
腰骶部潜毛窦切除术
手术名称:腰骶部潜毛窦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先天性畸形手术ICD编码:86.2101概述:脊柱脊髓先天畸形常见原因为胚胎期神经管闭合与发育缺陷,胚胎期神经轴、中胚叶中线与中线旁结构闭合不全,组织中断形成脊柱裂,邻近组织结构也有相应的异常改变或同时存在椎体畸形。如与脊髓无关联,则将窦道自硬脊膜上切除。
-
眼眶囊肿
疾病概述眼眶内发生囊肿样占位病变,统称为眼眶囊肿,根据囊肿的性质,可以具体区分为眼眶皮样囊肿、眼眶表皮样囊肿、眼眶黏液囊肿、眼眶寄生虫囊肿、眼眶植入性囊肿、眼眶血囊肿等。疾病分类眼眶科症状和体征根据具体不同的病情,表现不同,通常有的变现有缓慢进展性眼球突出,少见疼痛。治疗方法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
发瘤
发瘤为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生于耳后发下,软小高突,不痛不痒。治法:以针刺破瘤体,粉发齐出。即皮样囊肿。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
-
甲状舌骨囊肿与瘘
概述:先天性甲状舌囊肿及瘘管又名颈前正中囊肿及瘘管,是在甲状腺发生过程中,甲状舌管未退化或未完全退化消失而产生的。上皮下可见有甲状腺组织。瘘口可有分泌物外溢,如有继发感染则有脓液外溢。从外瘘口注入美蓝,如为完全性瘘管,可见舌盲孔处有美蓝流出。沿中线剪开舌骨舌肌,顺瘘管向舌体深部分离至舌根。
-
咽畸胎瘤
概述:畸胎瘤为发源于胚胎多胚层组织的肿瘤,发生于咽部者少见,且多位于鼻咽部,女性多于男性,为良性肿瘤。诊断:较大肿瘤易于诊断,小的肿瘤及位于鼻咽部者诊断较难,可行鼻咽触诊、颅底X片、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前者分化不良,不具器官样组织,后者分化良好,具有器官样组织结构,患者可伴发头颅先天畸形。
-
食管外压和牵拉
颈椎结核、骨髓炎所形成的脓肿或肿瘤也可压迫食管后壁,吞钡时显示食管后壁呈弧形或波浪形压迹,严重者可显示钡剂通过缓慢或不全梗阻。许多纵隔病变,如胸骨后甲状腺肿、皮样囊肿、畸胎瘤、心包囊肿、神经纤维瘤、淋巴瘤、纵隔脓肿、外伤后血肿、放射后纵隔纤维化、手术后纤维化等均可因压迫和牵拉而造成食管的移位。
-
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
6.MRI检查能显示囊内的脊髓和神经根,并能发现常伴有的其它畸形,如脊髓栓系、椎管内(或(和)皮下)脂肪瘤、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等。④囊颈要游离到骨缺损处,必要时切除椎板和硬脊膜外瘢痕粘连带,神经组织要彻底松解和游离,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马尾神经,但对圆锥造成牵扯作用的终丝应切断。3.术后随访观察头围是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