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吐铁
2.1 出处
姚可成《食物本草》
2.2 拼音名
Tǔ Tiě
2.3 别名
泥螺(《纲目》),麦螺、梅螺(《闽中海错疏》),土螺(《医林纂要》)。
2.4 来源
为泊螺科动物泥螺的肉。5~9月间,于海滩上捕取。
2.5 原形态
贝壳圆形,高10~19毫米,宽7~14毫米,质薄而脆,幼时白色透明,大时呈黄色,不透明;螺旋部不凸出,壳面平滑,具有许多细致的环纹和纵纹;壳口广大,长度与壳高相等。体柔软,长约40毫米,宽约15毫米,长方形,不能完全缩入壳内;色灰黄或红黄色,皮肤稍透明。前端有头盘,大而肥厚,呈履状,前端微凹,后端略分为两叶,被覆贝壳前端的一部分。眼退化,埋藏于头盘的皮肤中。外套膜不发达,为壳所遮盖,其后变成肥厚的叶片,一部分转向贝壳的背面。足的跖面广大,前瑞圆,后端略成截形,约占身体全长的3/4,两侧足肥大,其边缘及头盘的后端,各遮蔽贝壳的一部分。
生活于浅海的泥滩上。杂食性,能吞食泥沙、藻类及少数无脊椎动物的卵等。
2.6 生境分布
分布我国沿海一带,尤以东海为多。
2.7 性味
甘咸,寒。
②《本草从新》:"甘酸咸,寒。"
2.8 功能主治
①《本草从新》:"补肝肾,益精髓,明耳目。"
②《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③《纲目拾遗》:"润喉燥,生津。"
2.9 用法用量
内服:盐、酒渍食。
2.10 摘录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