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筋草
2.1 拼音名
Shí Jīn Cǎo
2.2 别名
2.3 来源
荨麻科石筋草Pilea plataniflora C. H. Wright,以全草入药。
2.4 生境分布
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5 性味
辛、酸,温。
2.6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消肿利尿。主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肾炎水肿,尿闭。
2.7 用法用量
0.5~1两,水煎或泡酒服。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石筋草
3.1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3.2 拼音名
Shí Jīn Cǎo
3.3 别名
石芹草、石稔草、石头花、拘骨节、软枝三股筋、草本三股筋、六月冷、三钱草、拔毒草、血桐子草、霸王鞭、蛇踝节
3.4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plataniflora C.H.Wright
采收和储藏:全草,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根,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3.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无毛,茎肉质,基部匍匐,节上生根,上部被白粉。叶对生,不等大;叶柄长1.5-4cm;托叶三角形,纸质;叶片狭卵形或卵形,长1.2-12cm,宽0.7-4.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稍斜,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钟乳体密生,狭条形;基出脉3条。雌雄异株,稀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腋生,有细梗,长约2.5 cm;雄花直径约1.4-l.6mm,花被片4,狭倒卵形,雄蕊4,与花被片对生;雌花花被片3,不等大,长达0.3mm,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长约0.8mm,两侧压扁,淡特色,有小瘤体。花期5-9月,果期7-10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台湾、湖北、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7 性味
辛;酸;性微温
3.8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利尿,解毒。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癃闭;黄疽;痢疾;疮疡肿毒;烫伤
3.9 用法用量
内服:煎场,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3.10 各家论述
《滇南本草》: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手足麻木。舒筋活络药酒方中用之。
3.11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