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中医学 刺法
shāo zhēn
heated needling[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烧针为古代针法之一。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有释作火针者。《聚英·卷三》:“灯火烧针,频以麻油沾其针,烧令通红方有功……按烧针法,仲景以前多用之致祸,故《伤寒》书屡言之。如日‘用烧针必惊’、‘烧针令汗,针处被寒,核起发奔豚’、‘加烧针因胸烦’之类,今世或用以出痈脓为便。”[1]
参见火针:
火针为针具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又称燔针、焠针或烧针。古时以麻油灯火烧红针尖后点刺。针具用铜、铁制成,针柄夹以骨或竹、木,以避免烫手。近人改用不锈钢丝或钨丝、钼丝制成不同粗细的火针,以酒精灯燃点,待针赤后刺激穴位,主要用于痈肿脓疡未溃、瘰疬、疣、痣、息肉等。[2]
火针[2]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