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眼眶为四边锥体形腔,眶的边缘很厚,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眶的骨壁很薄,眶内壁及眶底的骨壁仅有0.5~1mm厚度,因此很容易破损而受鼻旁窦带来的病菌感染。
眶底是眶的入口,长34.9~36.7mm,宽38.5~39.8mm,深46.9~47.9mm,容积为27.4~29.3ml。但眼球近似球形,垂直径为23mm,水平径为23.5mm,前后径为24mm,初看起来,眶的前部似乎大部分为眼球占据,实际上眼球仅占眶口面积的1/2.5,眼球与四周眶壁之间尚有很大间距。另一方面,眼眶与眼球容积之比为4.5∶1,说明眶内尚有很大空隙。因此,从前面来的异物可以在眼眶与眼球之间进入眶内。最常见的进入途径是从内眦部进入,其次是上睑或下睑进入,从外眦部进入者最少。换言之,这些异物都是从眼球旁进入眼眶深处,眼球没有受到直接损伤,多数保留了视力。当然也有少数高速飞来的异物,可以贯通眼球,存留在眶内,甚至进入颅内,形成眶颅联合异物伤。
常见的眶内异物有弹片、汽枪子弹、玻璃、石块、木片、竹片或树枝。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是头痛、眼痛、眼睑及球结膜水肿,有的尚可有眼球轻度突出。这些异物因为可以导致许多合并症,如眶内出血、眶蜂窝组织炎、眶内脓肿、眶内肉芽肿及瘘管等,所以术前诊断十分重要。但是病史常常不能确诊,必须借助 X线照片、B超、CT或磁共振检查。CT检查能显示异物的性质、个数,还能显示眶骨骨折和颅脑损伤等合并症。
应用影像增强X线机,可在明室中X线透视下进行异物取出。增强后的影像亮度比普通X线机强,可通过摄像管及电子通路用监视器(电视屏)来观察透视影像。为了解异物的空间位置,只需转动X线球管,手术野可固定不动。如果采用具备垂直和水平位置的两相透视机,在立体X线透视下则手术更为方便。扫描频率1250次/s的X线机可清晰明辨1.5mm的异物,这就保证了手术的无菌操作并大大降低手术过程的盲目性。
7 适应症
立体X线下眶内异物取出术适用于:
1.位于眶后部、体积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并发严重刺激症状的金属异物。
2.眶内非金属异物如木屑、竹片、树枝等。这些异物可以产生刺激症状及各种并发症,如眶内出血、眶蜂窝织炎、眶脓肿、眶内肉芽肿及瘘管等。
10 手术步骤
病人仰卧于透视台上,头部枕滤线器,其下设有影像增强装置,调整毫安量和电压。普通X线机透视时,X线线管电压为70~75kvp,电流量为3mA;设有影像增强X线机透视时,电压为60~65kvp,电流量为0.1~0.2mA。当电视屏上异物清晰后,参照X线正侧位摄片标定异物。然后按眶内异物取出术手术步骤操作,扪到异物时,将异物取出。但对其位置仍不很确切,无法抓住时,可将探针伸入预测部位,再作双面荧光透视,转动X线管于正或侧位以获得空间印象。此时,术者与助手按职责密切配合,助手观察电视屏并不停地报告器械与异物的相对位置,术者手持探针或有齿镊和蚊式钳,夹住异物,慢慢取出。术者切忌抬头看荧光电视屏,以免器械误伤眶内组织。
11 术中注意要点
1.同眶内异物取出术。
2.术毕,取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内各部。
3.术毕,在显微镜下检查异物,是否完全取出,有无碎屑残留,特别是木、竹等异物。一例竹筷断端刺入眶内患者,刺伤时家属当即拔出竹筷,2年之内,3次发生眶内脓肿,3次用抗生素治疗,2次进行眶内探查取异物,但均未将异物彻底清除,最后异物经眶入颅进入脑垂体后叶,并发尿崩症及化脓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