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痛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ōng wǎn tòng

2 英文參考

hypogastric pai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中脘痛爲病證名[1]中脘疼痛胸膺之下爲中脘。《此事難知》:“中脘痛太陰也,理中、建中、黃芪湯類主之。”《醫學芻言》:“膺胸之下,即爲中脘中脘痛,手不可近,寒痰積氣爲多,實者宜五積散,虛者宜加味香蘇飲。”

參見胃脘痛胃脘痛爲病名[2]。指上腹部近心窩處疼痛[2]。出《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亦稱胃痛、脘痛、心下痛心痛[2]。多因七情鬱結,勞累過度及飲食不節所致[2]。有寒熱虛實之分[2]。亦有虛實錯雜,寒熱相兼者[2]。文獻有胃氣痛肝胃氣痛陰虛胃脘痛氣鬱脘痛火鬱胃脘痛積熱胃脘痛瘀血胃脘痛蚘動脘痛積冷胃脘痛外感胃脘痛內傷胃脘痛等記載[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