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性白斑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í yè xìng bái bān

3 疾病概述

職業性白斑是指長期接觸苯基酚、烷基酚類等化學物質而引起的皮膚色素脫失斑。

4 疾病描述

職業性白斑是指由某些職業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膚色素脫失斑。

5 症狀體徵

職業性白斑常於接觸致病物1~2年,甚至更長時間後發生,其特點是無自覺症狀白斑在不知不覺中或在皮炎治癒數週後發生

皮損好發於手、腕部及前臂等直接接觸部位,亦可發生於頸部、前胸、後背、腰腹等非暴露部位,少數患者皮損可泛發全身。

皮損呈大小不一、不規則形、點狀或片狀色素脫失斑,境界比較清楚,脫色程度與接觸致病物的時間及程度有關。部分白斑中央可見島嶼狀色素斑點,少數皮損邊緣色素略爲增深,其臨牀表現與非職業性白癜風難以區別。

本病呈慢性過程,發病後如繼續接觸致病物,可導致皮損擴大、增多。

6 疾病病因

目前認爲某些苯基酚和烷酚類如對苯二酚、對苯二酚單苯醚、對叔丁酚、兒茶酚、甲酚、3-羥苯甲醚、4-羥苯甲醚等皆有脫色作用,因此石油化學、樹脂橡膠業以及使用含酚製品的工人中均可發現色素脫失。接觸對叔丁酚或含有該成分的物品後發生皮膚白斑的病例,國內外均有報道,發病者有生產對叔丁酚的化學工人,使用含有對叔丁酚粘結劑的汽車工人與皮革工人,製造和修理皮鞋工人,以及使用含有該物的消毒劑醫院清潔工等。前蘇聯及荷蘭亦發現生產烷基酚的工人發生皮膚脫色的病例。膠靴及橡膠手套中含有的防老劑(對苯二酚單苯醚)亦可致接觸部位發生

7 病理生理

本病發病機比較複雜,文獻中報道有不少作者通過動物喂飼、皮下或肌內注射、吸入與塗皮實驗,證實對叔丁酚確具有使黑色小鼠、豚鼠、貓或兔的皮毛毛髮脫色能力,表明皮膚色素脫失不單是由於局部接觸所致。現多認爲酚類化學物質在黑素體被酪氨酸酶氧化成醌類,其中可能形成半醌遊離基,彌散進入黑素細胞胞質,通過脂類過氧化的鏈反應,使胞質內細胞器的脂蛋白膜遭受破壞,造成細胞損傷。半醌遊離基對黑素細胞具有選擇性破壞作用,引起色素脫失;致病物質作爲抗代謝劑,可改變呼吸與產能反應而選擇性地作用於黑素細胞,使之變性或死亡。

8 診斷檢查

1.發病前必須有明確的職業接觸史。

2.多發生於接觸苯基酚及烷基酚類的工種。

3.皮損發生前無自覺症狀

4.皮損主要發生於手、前臂等暴露部位,亦可累及其它部位。

5.皮損呈大小不一的色素脫失斑。

6.脫離接觸致病物後,皮損可自行緩慢地消退

職業性白斑的臨牀表現與非職業性白癜風相似,可依據職業史及動態觀察作鑑別。發生於胸、背部的皮損與花斑癬及特發性點狀白斑相鑑別。

9 治療方案

(1)改善生產環境與勞動條件,安裝良好的通風設備,加強個人防護,避免直接接觸致病物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2)本病一經確診,應調換工作,徹底脫離接觸物,必要時應調離發病環境

(3)治療同非職業性白癜風

10 特別提示

職業性皮膚病已成爲我國最常見的職業病之一。根據職業性皮膚病常見的臨牀表現及主要致病原因大致可將職業性皮膚病分爲以下幾類:

1、職業性皮炎。包括接觸性皮炎、光敏性皮炎、電光性皮炎、放射性皮炎等類型。主要是因接觸化學物質紫外線、放射線等有毒有害物所致。

2、職業性皮膚色素變化。包括職業性黑皮病和職業性白斑兩大類,其中職業性黑皮病主要是指長期接觸煤焦油、石油分溜產品橡膠添加劑、某些顏料、染料及其中間體等引起的一種特殊的慢性皮色素沉着爲主的皮膚病。職業性白斑則是指長期接觸苯基酚、烷基酚類等化學物質而引起的皮膚色素脫失斑。

3、職業性痤瘡。是指由煤焦油氯化物等引起的痤瘡樣皮損。

4、職業性潰瘍。是指鉻、鈹、砷等化合物引起的鳥眼型潰瘍

5、職業性疣贅。是指長期接觸瀝青、焦油、頁岩油等在接觸部位發生扁平疣尋常疣乳頭瘤樣皮損。

6、其它類。主要包括職業性角化過度、皸裂、職業化癢疹職業性浸漬、糜爛職業性毛髮改變職業性指甲改變等。主要是由各類化學、生物因素所致。

11 相關出處

現代皮膚病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