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接触
长期接触(long-termexposure)一般是指数月以上的时间内反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
职业性指甲改变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职业性指甲改变:长期接触碱类矿物质、矿物油及物理因素等引起的平甲、匙甲、甲剥离等甲损害。缫丝工人、屠宰工人、禽兽产品加工工人可出现甲沟炎病损,表现为甲周组织的明显损伤、感染或脓肿,疼痛剧烈,可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治疗方案:本病不需治疗,除去病因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
职业性疣赘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职业性疣赘是指长期接触沥青、焦油、页岩油等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扁平疣、寻常疣或乳头瘤样皮损。提炼温度越高,所得煤焦油的致癌性越大。诊断检查:根据患者的职业接触史、皮损的好发部位及其特征性的皮肤损害,本病不难诊断。上皮癌患者应当及时手术切除或作放射治疗,并调离原工作。
-
肝库普弗细胞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脏恶性血管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网状内皮细胞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Kupffer细胞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血管内皮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库弗细胞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血管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脏血管肉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肝恶性血管内皮瘤
概述:肝血管肉瘤又称肝脏恶性血管瘤、肝血管内皮肉瘤、Kupffer细胞肉瘤、血管内皮细胞肉瘤或恶性血管内皮瘤,是西方发达国家肝脏原发肉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由肝窦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60~2.肿瘤破裂导致血腹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与体征。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占72%。
-
GBZ 289—2017 职业性溴丙烷中毒的诊断
5.2慢性中毒:5.2.1轻度中毒:长期密切接触1-溴丙烷,出现肢体远端麻木、刺痛、乏力、步态不稳,或伴有多汗及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易怒等症状,同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a)四肢对称性手套、袜套样的痛觉、触觉障碍,同时伴有肢体远端音叉震动觉减退伴跟腱反射减弱(见GBZ/T247);
-
化学工业的上呼吸道职业病
长期接触六价铬化合物者,常有鼻塞、涕多、干燥感、嗅觉减退、鼻甲红肿、鼻中隔前下方粘膜苍白、糜烂、溃疡等表现。治疗方案:1、对于化学物质急性中毒、多需急症处理,包括快速撤离现场,以便吸入新鲜空气、因喉水肿致呼吸困难者,及时给氧,应用地塞米松,以减轻症状。铬电镀作业时常以这种方法降低生产环境中的铬浓度。
-
铍
轻度和中度中毒时,可产生化学性肺炎,有明显气短和咳嗽,常有血痰,伴有胸痛,体温高达39℃左右。320mg/kg(兔经皮);V类0.001以上中国(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0.005mg/L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必要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
多氯联苯
国标编号:61062CAS号:1336-36-3中文名称:多氯联苯英文名称:Polychlorinatedbiphenyls;健康危害:本品为高毒性化合物。与PCB长期接触的工人,常会发生痤疮皮疹,皮肤色素沉着,呈灰黑色或淡褐色,以脸部和手指为明显。PCB3:LD504250mg/kg(大鼠经口);可发生的污染事故有:加工和生产五氯联苯的工厂发生事故;
-
甲醛
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本品能抑制汗腺分泌,长期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急性毒性:LD50800mg/kg(大鼠经口),2700mg/kg(兔经皮);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50~某些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降解也产生甲醛,如氯乙烯的降解产物也包含甲醛。现场应急监测方法: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
丙酮
相对密度(空气=1)2.00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低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地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化验结果意义:增加: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呕吐,子痫,长期禁食,脑血管意外,全身麻醉等。
-
GBZ 50—2015 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4.2慢性中毒:4.2.1轻度中毒:长期接触丙烯酰胺,局部皮肤出现多汗、湿冷、脱皮、红斑或肢端麻木、刺痛、下肢乏力等症状,同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a)四肢对称性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觉、触觉障碍,肢体远端音叉震动觉减退,伴跟腱反射减弱;
-
GBZ 67—2015 职业性铍病的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铍及其化合物所致的急性或慢性铍病。2002版标准对慢性铍病诊断的描述参照了尘肺病诊断中肺区与密集度的概念,而铍病虽然是致肺纤维化疾病,但其发病机理和过程和尘肺是完全不同的,本次标准强调了铍病的X射线胸片改变是肉芽肿和肺纤维化的反映,不再按所谓小阴影出现的肺区数等来划分疾病的轻重程度。
-
铅污染
沉积骨中的铅盐并不危害身体,中毒的深浅主要决定于血液及组织中的含铅量,血中铅含量如超过0.O5-0.1mg%,即产生中毒症状。0.01mg/m3,人职业接触,泌尿系统炎症,血压变化,死亡,妇女胎儿死亡。铅侵犯神经系统后,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减退、疲乏,进而发展为狂躁、失明、神志模糊、昏迷,最后因脑血管缺氧而死亡。
-
慢性喉炎
概述:慢性喉炎(chroniclaryngitis)是指喉部黏膜的非特异性病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肥厚性喉炎、萎缩性喉炎。引起慢性喉炎的原因包括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用声过度,发声不当、吸入有害气体、鼻、鼻窦、咽部的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的脓性分泌物与喉部长期接触等。5.控制喉咽反流等。
-
五氯酚钠
概述:五氯酚(钠)(PCP)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原粉为淡红色颗粒状结晶。大鼠经口LD50为(126±40)mg/kg。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经皮5%浸尾×8小时/日×8日,70%死亡。8.早期常须与中暑、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胃肠炎相鉴别。防护服:穿防酸碱工作服。30mg氯丙嗪溶于500ml葡萄粮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必要时输氧。
-
阿西通
相对密度(空气=1)2.00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低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地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化验结果意义:增加: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呕吐,子痫,长期禁食,脑血管意外,全身麻醉等。
-
二甲酮
相对密度(空气=1)2.00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低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地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化验结果意义:增加: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呕吐,子痫,长期禁食,脑血管意外,全身麻醉等。
-
正己烷
国标编号:31005CAS号:110-54-3中文名称:正己烷英文名称:n-hexane;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76g/m3/天,143天,夜间活动减少,网状内皮系统轻度异常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化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
-
除草醚
急性毒性:LD502630±134mg/kg(小鼠口服);100mg/m3,大鼠吸入,6个月,营养失调和血管紧张度失调。除草醚在土壤中消失较快,半衰期为6至14天左右,残效期为20至30天,按正常使用除草醚1年1次,1年2次或1年1次连续多年使用,在土壤和稻米中除草醚的残留量没有明显的差异,土壤中除草醚的残留量为0.02~
-
二甲基酮
相对密度(空气=1)2.00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低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地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化验结果意义:增加: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呕吐,子痫,长期禁食,脑血管意外,全身麻醉等。
-
职业黑变病
概述:职业黑变病(Occupationalmelanosis)本病又称焦油黑变病(Tarmelanosis),苔藓样中毒性黑皮炎(Melanodermatitistoxicalichenoides)。并可配合多种维生素治疗。病因学:职业性黑变病是由于工人长期接触沥青、煤焦油、石油类产品或长期吸入这类物质的挥发物而致皮肤慢性炎症,最终发生皮肤色素沉着。
-
GBZ/T329—2024 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 总则
本标准外源性化学物是指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A.9部分外源性化学物无法检测内累积接触剂量,或劳动者已脱离接触外源性化学物较长时间后,不能准确评估外源性化学物内接触水平(内接触剂量),此时可对外接触水平(外接触剂量)、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协助作出诊断。
-
职业性毛发改变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职业性毛发改变:长期接触矿物油类可引起指背和前臂部毳毛折断,同时多伴有毛囊口角化。症状体征:长期频繁的机械性刺激和压迫,可使受刺激的局部毛发增生,如搬运工人的肩胛部或撑船工人的锁骨下部出现的多毛症,属于皮肤自身的防卫机能,也可看作是职业特征。相关出处:现代皮肤病学
-
老年性耳聋
据Otte(1978年)研究耳蜗神经节改变发现,1~60岁间血管纹开始隐性进行性退变,呈斑点状萎缩,蜗尖处严重而且有囊性变,由于内淋巴循环障碍致血管纹三层细胞都萎缩变性,因此所有频率都听不到,呈低平听力损失曲线,早期语言识别率尚好,在纯音损失50dB之后,语言识别率亦明显下降。
-
职业性砷中毒
轻度:长期密切接触砷及其化合物后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尿砷或发砷超过当地正常参考值,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a)手、脚掌跖部位皮肤角化过度,疣状增生,或躯干部及四肢皮肤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可同时伴有色素脱失斑;b)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见GBZ59);
-
GBZ 84—2017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正己烷所致慢性中毒的诊断和处理。b)下肢肌力4级;b)四肢远端肌肉明显萎缩,并影响运动功能;A.3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是本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起点,诊断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依据是以四肢远端为重的双侧对称性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障碍以及神经-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改变等表现。
-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发病机制:继发性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区别,在于继发骨髓纤维化应存在原发病的病理变化,例如转移性骨癌的原发部位及骨髓等受癌细胞浸润组织的活检及涂片检查,亦应有与原发肿瘤相同的癌细胞;2.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B超、心电图等检查。相关检查:维生素D、血红蛋白、有核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血清碱性磷酸酶
-
铬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铬对人的危害主要发生在铬电镀及生产和使用重铬酸盐的操作过程中,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溃疡、黏膜损害,长期接触铬酸盐的粉尘或雾,可出现头痛、消瘦、贫血以及肾脏损害、支气管哮喘等症状。眼结膜炎及萎缩性咽炎目前亦已罕见。相关药品:氧、硫代硫酸钠、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溶液、二巯丙醇、维生素C相关检查:维生素C
-
三硫化二锑
健康危害:接触锑及其化合物可致眼结膜和呼吸道刺激,发生支气管炎,较重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肺炎。可致皮肤损害。实验室监测方法:原子吸收法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mg/m3[Sb]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
2,4,6-三硝基甲苯
长期接触可出现“TNT”面容:面部苍白,口唇、耳廓紫绀。乙醇-碱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环境标准: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mg/m3[皮]中国(待颁布)饮用水源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L中国(GB4274-84)梯恩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0.5~
-
三氯化铝
慢性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咳嗽、鼻塞、胸痛等症状。《分析化学文摘》,1985.2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2mg/m3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
三甲胺溶液
商品为三甲胺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GB/T14676-93,空气)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mg/m3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2mg/L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
三甲胺
国标编号:21045CAS号:75-50-3中文名称:三甲胺英文名称:trimethylamine;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GB/T14676-93,空气)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mg/m3中国(GB14554-93)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mg/m3)一级:0.05二级:0.08~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
α-蒎稀
溶于乙醚、无水乙醇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以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现场应急监测方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防护服:穿工作服。
-
2-丁烯醛
实验室监测方法:空气中:样品用活性炭管收集,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质谱法《水和有害废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周文敏等编译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m3前苏联居民区大气中容许浓度2ppm嗅觉阈浓度0.6mg/m3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十氢化萘
5900mg/kg(兔经皮);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WS/T172-1999,作业场所空气)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嗅觉阈浓度0.1mg/L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
1,2-二氯乙烯
国标编号:32040CAS号:540-59-0中文名称:1,2-二氯乙烯英文名称:1,2-dichloroethylene别名:二氯化乙炔、均二氯乙烯分子式:C2H2Cl2;相对密度(空气=1)3.4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中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萃取剂、冷冻剂,也用作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4-羟基-4-甲基-2-戊酮
相对密度(空气=1)4.0稳定性:稳定危险性:4-羟基-4-甲基-2-戊酮为中闪点液体,其蒸汽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NIOSH方法1402)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238mg/m3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
1,1-二氯乙烯
国标编号:32040CAS号:75-35-4中文名称:1,1-二氯乙烯英文名称:1,1-dichloroethylene;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接触0.397g/m3和0.199g/m3,8小时/天,5天/周,数月后出现肝肾损害。致畸性:大鼠吸入200ppm(妊娠)致畸胎作用。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
亚砷酸钙
国标编号:61009CAS号:27152-57-4中文名称:亚砷酸钙英文名称:calciumarsenite别名:亚砒酸钙分子式:Ca3(AsO3)2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分子量:366.08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酸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3(剧毒品)主要用途: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软体动物药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二氧化氯
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实验室监测方法:甲基橙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0.3mg/m3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有机物的最大允许浓度0.4mg/L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呼吸困难时给输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