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èng wén chāo

2 註解

鄭文焯(1856-1918年)

清末醫學家。字俊臣,號小坡,又號叔問,別呈瘦碧,晚號大鶴山人。原籍山東高密,後寓居江蘇吳縣。光緒元年(1875年)舉人。爲晚清著名詞人,兼善書畫金石,通醫理。曾入江蘇巡撫幕府,爲官十餘年,往來於蘇滬間。清亡後居滬,以行醫、鬻書畫自給。有感於醫善治疫者少,乃溯經方之原旨,辨其要義,評述唐以前醫籍,並取經籍傳注所記雜家言,爲之疏證,按治經學之義例,著《醫詁》(一作《醫故》)兩卷(1890年)。書中醫史資料頗多,且觀點鮮明,切中時弊。另著《千金方輯古經方疏證》八卷、《婦人嬰兒方義》兩卷,未見傳世。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