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骨十法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ěng gǔ shí fǎ

2 英文參考

Ten therapeutic methods of traumatology

3 註解

整骨十法是整骨復位手法,古名正骨法。爲醫者用手或肢體其他部位進行技術操作,使移位的骨折端還復到解剖位或功能位,使脫位關節歸還原位的手法

整骨十法是從骨折復位時着力術式、對移位骨折脫位關節產生的作用力等歸納而出的十種整復手法。具體是:

(1)摸認法。爲檢查骨折關節脫位的主要方法之一。術者用手觸摸骨折關節脫位處,根據傷骨關節異常形象,辨認出骨折關節脫位輕重、類型和移位方向。

(2)拔伸法。又名牽引、拽正、拔入,即是用手、腋部、臂部、腳或器械,牽拉傷肢兩端,使有縮短移位的骨折端和離開關節臼的關節頭承受縱軸的牽拉應力,使移位或脫位的骨便於歸還原位的治療手法

(3)捺正法。“針對骨折移位突起的骨折端和脫位關節骨用力重按的復位手法,分兩點捺正法和三點捺正法兩種。

(4)反折法。亦名翻託法,指將骨折端推成角移位,折角方向選擇在遠、近兩骨折端橫截面上的兩個直徑線相連成一線處,採用反折復位的一種手法

(5)旋轉法。指對有旋轉移骨折或部分關節脫位的傷肢遠段進行向適當的方向旋轉的復位手法

(6)屈伸法。又名折頂法,指對一些近關節關節骨折及部分關節脫位復位手法

(7)擠捏法。指術者用兩手指或手掌在受傷肢體同一水平面上作相對擠壓按捏,進行整復的手法

(8)分骨法。指術者以拇指爲一方,食指、中指爲一方相對地掐捏於並列骨的骨間隙部位,使兩骨或多骨並列部位骨折脫位復位的一種手法

(9)合骨法。指使分離移位的遠近骨折端向骨折線儘量靠攏的一種方法

(10)推拿法。是醫者對骨折關節脫位採用手推、拿捏方式,做爲骨折整復後的一種輔助手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