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

食材 中藥材 中醫學 食療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è gū

2 註解

鷓鴣既是一種非常美麗的觀賞鳥,又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美食珍禽,鷓鴣肉厚骨細,風味獨特,營養極爲豐富。

爲雉科動物鷓鴣的肉或全體。體長約30釐米。嘴短,雄者黑色;雌者上嘴角色,下嘴肉黃色。虹膜褐色。額和頭側幾至頸項均棕色;眉紋黑色;頰部白色,下緣有黑紋;頦和喉均白色。上背黑。滿布眼狀白斑,羽端級以栗色;下背至中央尾羽亦黑,雜以波狀狹紋,外側尾羽端部純黑;肩部栗色;覆羽暗褐,均有白點;飛羽暗褐,具白色橫斑,最內側飛羽與肩羽同。胸、上腹與上脅均黑色而密綴顯著的眼狀白斑,至下脅則轉爲白羽而雜以黑斑;下腹棕白。尾下覆羽棕色。腳短,橙黃色以至紅褐色。

雌鳥體色與雄鳥相似,但黑色較鈍而沾褐色;白斑與紋均帶棕色;下體變爲棕白,雜以黑褐橫斑。常棲於山地灌叢和草叢中。主食穀粒、豆類及其他植物的種子,亦兼喫昆蟲。分佈我國南部各省。

3 鷓鴣營養價值

鷓鴣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且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和較高的鋅、鍶等微量元素,具有壯陽補腎、強身健體的功效,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滋補佳品。

明代醫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鷓鴣五臟、益心力”、“一鴣頂九雞”之說,足見其營養滋補保健功效的神奇。

民間把鷓鴣作爲健脾疳積良藥,治療小兒厭食消瘦發育不良效果顯著。婦女在哺乳期間食用鷓鴣,對促進嬰兒體格智力發育具有明顯的效果。

4 鷓鴣的選購

鷓鴣味甘、性溫、無毒,入脾、胃、心經

能利五臟開胃,益心神,補中。

5 鷓鴣適合的人羣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

1. 特別適合哺乳期間的婦女,小孩和成年男性;治療小兒厭食消瘦發育不良效果顯著。

6 鷓鴣食療功效

鷓鴣味甘、性溫、無毒,入脾、胃、心經

能利五臟開胃,益心神,補中消痰。

7 鷓鴣的食用建議

每餐約80克

適用於炸、燒、燜、蒸等烹調方法,如“油淋鷓鴣”、“白梅鷓鴣”等。

8 《*辭典》:鷓鴣

8.1 出處

《唐本草

8.2 拼音名

Zhè Gū

8.3 別名

越雉(《禽經》),越鳥(《醫林纂要》)。

8.4 來源

爲雉科動物鷓鴣的肉或全體。

8.5 形態

體長約30釐米。嘴短,雄者黑色;雌者上嘴角色,下嘴肉黃色。虹膜褐色。額和頭側幾至頸項均棕色;眉紋黑色;頰部白色,下緣有黑紋;頦和喉均白色。上背黑。滿布眼狀白斑,羽端級以栗色;下背至中央尾羽亦黑,雜以波狀狹紋,外側尾羽端部純黑;肩部栗色;覆羽暗褐,均有白點;飛羽暗褐,具白色橫斑,最內側飛羽與肩羽同。胸、上腹與上脅均黑色而密綴顯着的眼狀白斑,至下脅則轉爲白羽而雜以黑斑;下腹棕白。尾下覆羽棕色。腳短,橙黃色以至紅褐色。雌鳥體色與雄鳥相似,但黑色較鈍而沾褐色;白斑與紋均帶棕色;下體變爲棕白,雜以黑褐橫斑。

常棲於山地灌叢和草叢中。主食穀粒、豆類及其他植物的種子,亦兼喫昆蟲。

本動物的腳(鷓鴣腳)、血(鷓鴣血)、脂肪鷓鴣脂)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8.6 生境分佈

分佈我國南部各省。

8.7 性味

①《唐本草》:"味甘,溫,無毒。"

①《日華子本草》:"微毒。"

8.8 歸經

本草求真》:"入脾、胃、心。"

8.9 功能主治

①《唐本草》:"主嶺南野葛、菌毒、生金毒,及溫瘴久,欲死不可瘥者,合毛熬,酒漬服之;生搗取汁服最良。"

孟詵:"能補五臟,益心力,聰明。"

③《醫林纂要》:"補中消痰。"

④《隨息居飲食譜》:"利五臟開胃,益心神。"

8.10 注意

孟詵:"不可與竹筍同食,令人小腹脹。"

8.11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鷓鴣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