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瘕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ào jiǎ

2 註解

燥瘕   病名。屬八瘕之一。出《諸病源候論》卷三八。多因女子暑月行經期間,勞累過度,或大怒氣結,以致經脈攣急內結不舒所致。症見如有半 杯下覆,在腹中游移不定,痛連兩脅,上下引心而煩,不得太息,兩足痠軟枯瘦,久立則痛,遺尿失精,便艱盜汗,妨礙飲食,食則欲吐。治宜舒肝理氣活血化瘀。方用川大黃乾薑黃連雞內金、桂心、(庶^蟲)蟲、厚朴郁李仁,共爲細末,每服三錢。《類證治裁》用加味四物湯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