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燮

鍼灸學 中醫學家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ú zhèng xiè

2 註解

俞正燮(1775~1840),字理初。新安黟縣人,據195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癸巳類稿》的出版說明介紹:“俞氏上承他的鄉先輩江永、戴震諸人的餘緒,並擴展了考據的範圍。他的治學方向,除畢生致力於經義外,對於史學、諸子、醫理、天文、釋典、道藏,也研精覃思,不遺餘力。《類稿》《存稿》兩書,爲俞氏學問之薈粹,從它論證之廣、徵引之富、考訂之精,可以看出他學問的博大淵深,‘漢學家’的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他是當之無愧的。”俞氏在《癸巳類稿》卷四至卷六中,編入《持素脈篇》《持素持篇》《持素證篇》《持素目錄序》等四篇。此書乃採擷《黃帝內經素問相關經脈理論條文予以考釋,條理分明,糾正差錯,闡明醫理。[1]

俞正燮(1775-1840年)清代思想家。字理初。安徽黟縣人。道光元年舉人,畢業治學,晚年主講江寧惜陰書院,於史學、天文、醫學均頗有研究。撰《癸巳類稿》(1833年)、《癸巳存稿》(1847年),在《類稿》中有《持素脈篇》、《持素持篇》、《持素正篇》、《持素目錄序》等四篇,爲《黃帝內經素問》的摘要註釋。在卷十四中,詳斥來華之天主教教士羅雅谷譯述《人身圖說》,思想較爲保守。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