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ù yè

2 《*辭典》:芋葉

2.1 出處

日華子本草

2.2 拼音名

Yù Yè

2.3 別名

芋荷(《醫林纂要》),芋苗(《青囊雜纂》)。

2.4 來源

天南星科植物芋的葉,7~8月採取。

2.5 形態

詳"芋頭"條。

2.6 性味

辛,涼。

①《日華子本草》:"冷,無毒。"

②《綱目》:"辛,冷,無毒。"

③《醫林纂要》:"甘,平。"

2.7 功能主治

止瀉,斂汗,消腫毒。治泄瀉自汗盜汗,癰疽腫毒。

①《日華子本草》:"除煩止瀉,療妊孕心煩迷悶,胎動不安;又鹽研敷蛇蟲咬並癰腫毒,及罯敷毒箭。"

②《綱目》:"汁,塗蜘蛛傷。"

③《醫林纂要》:"斂自汗盜汗。"

④《本草求真》:"治痘瘡潰爛成瘡。"

⑤《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和脾,消腫。"

2.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外用:搗敷或搗汁塗。

2.9 附方

①治黃水瘡:芋苗曬乾燒存性研搽。(《青囊雜纂》)

②治蜂螫,蜘蛛咬傷芋葉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

2.10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