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鱉金星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ú biē jīn xīng

2 全國中草藥彙編》:魚鱉金星

2.1 拼音名

Yú Biē Jīn Xīnɡ

2.2 別名

石蓮、魚鱉草、金絲魚鱉草、山豆丬草、石瓜子、金龜藤、螺厴草

2.3 來源

水龍骨科骨牌蕨屬植物抱石蓮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Bak.)Ching,以全草入藥。四季可採,洗淨曬乾或鮮用。

2.4 性味

甘、苦,寒。

2.5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化痰涼血祛瘀。用於小兒高熱肺結核,內、外傷出血風溼關節痛,跌打損傷;外用治疔瘡腫毒。

2.6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魚鱉金星

3.1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3.2 拼音名

Yú Biē Jīn Xīnɡ

3.3 英文名

Lepidogrammitis Herb, Drymoglossum-like Lepidogrammitis

3.4 別名

瓜子金、肉石斛、巖瓜子草、擦不爛、瓜子蓮、石瓜米、石瓜子金星草、山豆丬草、風不動、鏡面草、金絲魚鱉、魚鱉草、瓜子菜、瓜米菜、瓜米還陽瓜子草、小肺筋、瓜米石豇豆、石錢草、龍肝子、石豆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水龍骨科植物抱石蓮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Bak.)Ching[Polypidium drymoglossoides Bak.]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清除泥沙,洗淨,曬乾,亦可鮮用。

3.6 形態

根莖纖細,長而橫生,淡綠色,疏生頂部長鑽形、下部近圓形併成星芒狀的鱗片。葉遠生,二型;營養葉短小,肉質,長圓形、近圓形或倒卵形,長1.5-3cm,寬1-1.5cm;孢子葉較長,倒披針形或舌形,有時也和營養葉同形,有短柄。孢子囊羣圓形,背生於中脈兩側,通常分離,幼時有盾狀隔絲覆蓋。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附生於海拔200-1700m的山坡陰溼林中樹幹或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等地。

3.8 化學成份

全草含黃酮、生物鹼、甾醇、氨基酸、糖等。

3.9 藥理作用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小鼠試驗對眼鏡蛇毒有一定抵抗作用

3.10 性味

苦;平

3.11 歸經

肝;胃;膀胱經

3.12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消瘀;止血。主小兒高熱痄腮;風火牙痛痞塊臌脹淋濁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傷出血疔瘡癰腫;瘰癧跌打損傷高血壓鼻炎氣管炎

3.1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3.14 各家論述

1. 王安卿《採藥志》:治痰火毒行上部。

2. 汪連仕《採藥書》:消痞痰核痄腮

3.《綱目拾遺》:治臌脹瘰癧火毒症。

4.《植物名實圖考》:治風損,煎酒衝白糖服。

5.《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消炎,驅風。蒸甜酒治產後寒。外用治跌打損傷,消傷腫。

6.《浙江中藥手冊》;治咽喉腫痛

7.《江西民間草藥》:治乳癰未潰,咳嗽吐血疔瘡癰腫。

8.《四川中藥志》:補益精氣,利水,除溼,治虛癆咳嗽五淋白濁

3.15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魚鱉金星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