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別名
胬肉切除術;pterygium excision
7 概述
翼狀胬肉是由於結膜受到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病變,形似昆蟲翅膀而得名。在翼狀胬肉進行性遮蓋部分或全部瞳孔時影響視力及眼球運動,影響美觀時可手術治療。以往的手術方式有單純胬肉切除、胬肉轉移術、胬肉切除並結膜移植、角結膜瓣移植等,手術多種多樣但沒有一種手術方法明顯優於其他方法,難點是無法使角鞏膜表面光整平滑並儘快上皮修復。胬肉複發率約20~30%,再次手術較困難,所以應當爭取手術一次成功。
9 禁忌症
1.慢性結膜炎有黏液分泌物,活動性沙眼病變、慢性淚囊炎及內翻倒睫者,均應先治療,待徹底治癒後3個月方可行胬肉手術。
2.近期有藥物或其他過敏史者暫勿手術。應查過敏原因,進行脫敏治療,恢復正常狀態後方可手術。
3.複發性翼狀胬肉,嚴忌一復發就重做手術,有的甚至一年內竟做了3~5次手術之多,終至瞼球粘連。因此必須等術後復發反應完全靜止後6個月纔可再手術。
10 術前準備
1.詳細瞭解病人的全身狀況,有高血壓、糖尿病者應先內科治療,病情穩定後再考慮胬肉手術;大便有寄生蟲卵宜先驅蟲治療。
2.詳查眼局部,確定無禁忌證。結膜充血明顯者應先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皮質類固醇眼液進行治療,待充血消退或明顯減輕後再施行手術。
11 麻醉和體位
1.針麻 術眼側太沖穴、光明穴,雙手合谷穴。術後組織充血、水腫反應輕。
2.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及結膜下浸潤麻醉。用0.5%的地卡因作結膜和角膜的表面麻醉。用含有腎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或普魯卡因作結膜下浸潤麻醉。
12 手術步驟
1.開瞼器撐開眼瞼。
2.用有齒鑷子夾住胬肉頭部,從其邊緣外0.5mm處作淺層角膜切開,仔細將胬肉組織與角膜組織分離到角膜緣(圖1)。
![]() | ![]() |
圖1 | 圖2 |
3.剪開胬肉體兩側球結膜,分離角鞏膜緣處的粘連,鈍性分離鞏膜上組織(圖2)
4.分離結膜下胬肉組織的體直達半月皺襞。切除已分離的所有胬肉組織(圖3)。
![]() | ![]() |
圖3 | 圖4 |
5.鞏膜面進行止血後,對其表面進行仔細刮切,務必使鞏膜表面光滑平整。然後將切除後的結膜緣間斷縫合於角鞏膜緣外約2~4mm的鞏膜面,使部分鞏膜面暴露(圖4)。
13 術中注意事項及併發症處理
1.在切開和分離角膜面的胬肉組織時,一定要徹底乾淨;剝離胬肉組織後的角膜表面要乾淨、平整,不能殘留任何血管纖維增生性組織,不能留有粗糙的小凹面。這是防止復發的有效措施。清除角膜表面殘留組織時一定要限於角膜的表層或極淺層,儘量減少對角膜實質層的損傷,否則術後可能會因角膜瘢痕的形成而使角膜發生變形,出現散光,給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2.從角膜表面剝離胬肉組織時不能太深,不能進入角膜深層,更不能穿通角膜。如果術中發現角膜創面有房水流出,說明已有角膜穿通,應立即停止剝離,並仔細檢查角膜創面,找到穿通處並在顯微鏡下作嚴密的縫合,同時按眼球穿通傷進行處理。
3.在分離內眥部的翼狀胬肉至半月皺襞時,要注意區分內直肌腱及與鞏膜的附着處,在切除胬肉組織時,應注意保護內直肌,切勿損傷內直肌,更不能切斷內直肌。爲防止在切除胬肉時誤傷內直肌,在切除胬肉前用鑷子夾住待切除部分不要立即剪斷,應囑患者向左右方向注視以轉動眼球,則可判明鑷子所夾組織中是否帶有內直肌組織。如果在切除胬肉組織後發現內直肌已被剪斷,則應立即探查斷端,尋找到已被切斷的內直肌斷端,與原附着點進行復位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