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胰腺囊性纖維性變(Cystic fibrosis of the pancreas)是一種嬰兒的先天性胰腺廣泛囊性病變,病損可包括多個器官或腺組織(胰、肺、肝或汗腺),由於多個外分泌腺功能失常所致。本病首先由Fanconi在1936年描述,並定名爲“胰腺囊性纖維性變”。本病十分少見,在歐美兒童中發病率略高。
3 診斷
1.十二指腸液中胰蛋白酶等各種酶成分缺乏,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2.汗液中氯化物和鈉的濃度顯著增高,正常汗液氯化物濃度4~60mmol(平均27mmol);鈉離子10~80mmol(平均52mmol);而胰腺囊性纖維性變病人氯化物達50~160mmol(平均106mmol),鈉濃度爲80~190mmol)。測定汗液中氯化物和鈉的濃度,已作爲胰腺囊性纖維性變的診斷方法之一,正確率達99%。
3.家族中有患此病者,對本病的診斷也有幫助。
4 治療措施
治療胰腺囊性纖維性變病人,主要是對症處理,但預後不良,很少病人能存活到30歲以上。
1.處理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主要是飲食療法,採用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多維生素飲食,並多服鹽類;補充外源性胰酶製劑,如多酶片、胰酶片等,以增強消化功能。
2.控制呼吸道感染,對存在呼吸系統感染的病人,應根據病情,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一般要連續應用10~14天。
3.解除腸梗阻。如病人有胎糞性腸梗阻,需進行手術治療,術中可將腸道內稠厚的胎糞擠入迴腸末段或結腸中;也可設法排出體外,但應避免污染腹腔;如胎糞極度稠厚,用擠出法有困難時,可將該部腸管切除,行端端吻合。
5 病理改變
在病理學上,可見異常的粘液積聚,造成胰腺、肝臟、肺和小腸的通路梗阻,引起明顯的臨牀症狀。
1.胰腺
胰腺實質細胞萎縮和消失,間質纖維組織增生;不定型嗜伊紅性物質阻塞了胰腺腺泡及腺泡的管腔,使之呈囊性擴張;胰腺內炎症改變也很明顯,但胰島組織正常;整個胰腺變硬,表面不規則。由於胰液和胰酶(澱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形成不足或排出困難,胰腺的外分泌減少,使食物的消化、吸收發生障礙,儘管病人飲食尚好,仍可出現體重減輕、營養不良、發育遲緩。
2.肺臟
幾乎所有的病人均有呼吸道的受累。由於呼吸道粘膜的分泌減少,粘液成分的異常及物理化學特性的改變,使大量粘稠瘻液難以咳出,引起支氣管梗阻。這種病變可由主支氣管擴展至細小支氣管,使病情加重,有的病人可出現肺不張。因此,病人常表現爲慢性咳嗽、粘稠痰和反覆發作的支氣管感染。
3.胎糞性腸梗阻(Meconium ileus)
10~15%胰腺囊性纖維性變的病兒,在出生後即出現厚而粘稠的胎糞淤積在腸道,並引起腸梗阻;腸腔內的乾燥糞塊堵塞。
4.肝臟
在大體標本上可見小而凹陷的硬化性病竈。組織學檢查,膽小管被嗜伊紅的無定形物質所堵塞,其周圍可見纖維組織增生和炎症反應。約25%的病人肝內有局竈性膽汁性肝硬變;當多數局竈性病變互相融合時,則形成瀰漫性膽汁性肝硬變,甚至併發門靜脈高壓症。
此外,在胰腺囊性纖維性變病人,汗腺和唾液腺分泌物中氯化物和鈉的濃度比正常人高2~5倍,鉀的變化不顯著。由於過量氯化物和鈉的喪失,可引起電解質紊亂。
8 輔助檢查
1.化驗室檢查
(1)胰蛋白酶的測定
(1)胎糞性腸梗阻的表現與一般小腸梗阻相似,但梗阻上方腸管擴張脹氣尤爲明顯,脹氣的腸管無截然的終末端。由於胎糞中雜有散在小氣泡,X線表現爲斑點狀或顆粒狀透亮影,稱爲肥皂泡徵。
不完全性腸梗阻的病人可行鋇餐檢查,可見腸管粗細不等,鋇劑呈分佈狀或團塊狀分佈,小腸粘膜變粗。
(2)肺部X線表現,可有下列3種:①支氣管阻塞:由於支氣管內分泌物粘稠,可使部分支氣管被暫時性堵塞,出現部分性或廣泛性肺氣腫,也可出現肺段或葉性肺不張。②肺部感染:由於支氣管堵塞,還可併發各種肺部感染,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周圍炎、小葉性或大葉性肺炎、肺膿腫等。③肺纖維化:由於反覆發生支氣管阻塞的感染,引起肺組織廣泛纖維化,並可導致肺源性心臟病。
胰腺變硬,表面呈不規則結節狀或呈纖維化。肝表面有小而凹陷的硬化型病竈;肝穿刺活檢可見多葉性或局竈性膽汁性肝硬變及結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