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概述
一期睾丸固定術用於隱睾的手術治療。 睾丸停留於下降途中,如腰部、腹部、盆腔,稱爲隱睾;睾丸於下降途中,停留於腹股溝管或外環附近,未能進入陰囊,稱睾丸下降不全;睾丸不在正常下降通路上而位於異常部位,稱爲睾丸異位。正常男嬰在出生時睾丸已下降至陰囊中,但有4.3%未下降,以後多數尚能自行下降,至青春期的未降者約爲1%。據統計,隱睾或睾丸下降不全時,睾丸位於腹膜後或腹腔者佔25%,腹股溝佔70%,其餘的異位於會陰或恥骨前等處(圖12.23.4.1-0-1A,B)。
在胚胎期,睾丸由第1~2腰椎平面的生殖嵴中部演化而來。胎兒成長時,睾丸自腹膜後腰部下降,經髂窩至腹股溝,約於胎兒期第8~9個月時進入陰囊。睾丸下降的機制未明。造成隱睾的原因可能由於:①激素水平障礙;②機械因素(精索太短,睾丸系膜過長,纖維帶或粘連,睾丸引帶終止異位,腹股溝管不發育,陰囊發育不全,提睾肌發育異常等)。見圖12.23.4.1-0-2。
睾丸下降不全可明顯影響睾丸的正常發育。出生後第2或第3年未降的睾丸組織開始發生退行性變,睾丸出現萎縮。雙側睾丸未降將使病兒以後失去生育能力(圖12.23.4.1-0-3,12.23.4.1-0-4)。由於腹膜鞘突早在胚胎期第3個月已先行進入腹股溝,以後睾丸下降時被帶入陰囊,鞘突的近端隨即閉鎖。在睾丸下降不全時,腹膜鞘突的近端幾乎均在腹股溝區開放,因此併發腹股溝疝者較多。
12 手術步驟
1.切口 沿腹股溝韌帶上方1~2cm處做一皮膚弧形切口,平行於腹橫紋(圖12.23.4.1-1)。
2.順纖維方向切開腹外斜肌腱膜,打開皮下環(圖12.23.4.1-2)。
3.切開提睾肌,顯露腹股溝管,向上暴露內環,於腹股溝管內尋找睾丸。同時常可見尚未閉合的腹膜鞘狀突(圖12.23.4.1-3)。
若腹股溝管內無睾丸,多系腹腔內的隱睾,可延長切口,打開腹腔,在腹膜後及腹腔內探查異位的睾丸。
4.睾丸、精索的顯露和鬆解 在睾丸的遠側切斷睾丸引帶(圖12.23.4.1-4A),打開覆蓋睾丸的鞘膜囊(圖12.23.4.1-4B)。
5.顯露睾丸和精索,輕輕將睾丸提起,精索血管及輸精管將隨之清晰顯露。鈍性分離鬆解睾丸和精索周圍所有肌肉和纖維性粘連,使睾丸和精索充分遊離。試行牽拉睾丸,估計精索能否夠及陰囊,並瞭解其緊張度。倘若精索長度不夠,可繼續向上將腹膜囊壁與精索血管完全遊離(圖12.23.4.1-5)。
如精索仍過短,可切斷腹壁下動、靜脈,分離後面的髂腰肌,並繼續沿腹膜後向上進行解剖,可使睾丸蒂明顯伸長。一般輸精管有充足長度,必要時可遊離至膀胱後壁。
6.處理疝囊 將疝囊與精索分離,橫斷疝囊,疝囊頸分離到高位後,用4-0絲線結紮或貫穿縫扎,以完成腹膜的關閉(圖12.23.4.1-6)。
7.切開陰囊皮膚,並分離一腔 睾丸精索完全鬆解後,在同側陰囊底部皮膚做一橫切口,在皮膚與肉膜間分離一空隙(圖12.23.4.1-7A、B)。
切開肉膜達陰囊腔。用手指從腹部切口下角的腹壁深筋膜深面向陰囊分離至陰囊底部(圖12.23.4.1-7C)。
8.睾丸固定 將睾丸放置在肉膜外與皮下之間的腔隙內,將睾丸與肉膜固定數針。然後縫合陰囊皮膚,縫線可穿過睾丸白膜(圖12.23.4.1-8A~C)。
如精索尚有張力,則於陰囊切口縫合之前,用粗絲線穿過睾丸下極的白膜,再經皮膚穿出,留作術後牽引睾丸之用(圖12.23.4.1-8D)。
9.以絲線間斷縫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及皮膚(圖12.23.4.1-9A、B)。
13 術中注意要點
1.睾丸如有明顯萎縮並有周圍組織的遮蓋,尤其位於腎門附近的高位隱睾和位於小骨盆腔的異位睾丸,可能使睾丸和精索不易被發現,必要時須打開腹膜囊反覆進行探查。
2.術後睾丸回縮的主要原因是精索遊離不夠,近端張力較大,勉強將睾丸拉入陰囊。因此,充分鬆解精索十分重要。術中如發現精索不夠長,多系精索血管太短,而輸精管長度往往足夠。
4.隱睾位置太高、精索血管太短,經廣泛鬆解精索血管,有時仍不能將睾丸拉入陰囊底部(圖12.23.4.1-10)。可考慮做睾丸切除或自體睾丸移植術。
由於輸精管動脈和提睾肌動脈於較低位置與睾丸動脈互相吻合,切斷睾丸動脈後,如有充分的吻合支供應,睾丸不致發生缺血萎縮。因此,必要時可將精索血管切斷,觀察睾丸血循環尚好,可做睾丸固定術,以避免切除睾丸。
5.雙側隱睾施行一側手術時,如意外損傷精索血管或固定睾丸時精索張力較大,恐睾丸供血不足,對側手術應暫緩施行。術後觀察3個月,若睾丸不發生進行性萎縮,再施行對側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