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良性上皮內角化不良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í chuán xìng liáng xìng shàng pí nèi jiǎo huà bú liáng

2 英文參考

HBID

hereditary benign intraepithelial dyskeratosis

HPID

Witkop&apos

s disease

4 疾病概述

遺傳性良性上皮內角化不良系具有高度外顯率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先天綜合徵

診斷:

1.頰粘膜、脣紅緣、舌下齒齦等處發生症狀的柔軟白色海綿狀皺褶,展開損害可見不透明的針尖大隆起。損害表淺。

2.眼畏光,在球結膜充血的基底上發生小的類似結膜黃斑或較大的隆起泡樣膠狀三角形樣斑塊

治療:不需處理或對症治療

5 疾病描述

本病是以口腔粘膜出現無症狀性白色斑片及在充血球結膜上呈現皰樣膠狀斑片爲特徵的先天綜合徵,屬於具高度外顯率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6 症狀體徵

1960年Sallman等首先描述本病。主要發生口腔及眼部,口腔主要以頰粘膜、口緣、舌下面及齒齦爲主,喉頭、齶及舌下兩側很少波及,懸雍垂、咽及舌背幾不累及。損害爲無症狀的柔軟白色海綿狀皺摺,當病變向粘膜伸展時,可見不透明的針尖大隆起。受累程度多變。但即使是最嚴重時,也無硬結,且始終表淺,這是本病的特徵。

口腔損害在出生時即有或出生後不久發生。隨年齡增加至15歲左右,損害隨之加重,但未見癌變者。

8 病理生理

口和眼損害可有類似的組織學特徵,呈表皮增生,棘層肥厚,有含空泡的棘細胞和良性角化不良細胞,有蠟樣的嗜酸性粒細胞,即“菸草細胞”和“細胞細胞”的模式,這兩種特徵在頰粘膜及球結膜塗片中最顯著,這種細胞學變化僅可作爲惡性腫瘤的一種非典型變化,但並未見到真正的惡變。

類似的角化不良細胞和“細胞細胞”在毛囊角化患者可看到,另外在頰粘膜接受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如MTX、5—氟尿嘧啶等後也可出現,但後者所引起的細胞變化,在除去藥物作用後即可消退

9 治療方案

由於本病患兒可早產死亡,且並不伴腫瘤,治療可作對症處理。

10 相關出處

皮膚病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