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野靛青
2.1 出處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2 拼音名
Yě Diàn Qīnɡ
2.3 別名
項開口、白牛膝、大青、九頭獅子草、高山辣椒、大葉辣椒草、黃丁苦草、對葉接骨草、綠骨大青(《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4 來源
2.5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80釐米,有灰白色毛。莖有淺槽,節間長。葉對生,卵形,長3~10釐米,寬1.4~4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花單生,淡紅色;苞片2,橢圓形;萼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筒細長,長約爲裂片的2倍以上,裂片2脣狀,上脣近於全緣,下脣3淺裂;雄蕊2,着生於花冠筒內,花絲有毛,藥2室,絲形,1室在下;花柱絲狀,柱頭2裂。蒴果橢圓形,有毛;種子4粒,黑色,卵圓形而扁,表面有凸起小點。花期8~10月。
2.6 生境分佈
生於草坡上或叢林間。分佈我國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各地。
2.7 藥理作用
從印度的一種觀音草屬植物Peristophe bicalyculata Nees全草中得到一種微黃棕色的揮發油,在試管內有抗結核桿菌作用。但對多種非抗酸菌如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等則均無殺菌作用。
2.8 性味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涼,味淡。"
2.9 功能主治
2.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爛敷或搗汁滴耳。
2.11 附方
③治風溼性關節炎:觀音草、細柱五加根皮、虎杖根、木防己、凌霄根各五錢,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12 摘錄
《*辭典》